
看着验孕棒上的两道杠,李女士激动得手都在发抖。这个通过试管受孕得来的宝宝,承载着夫妻俩五年的期盼。可孕7周时突然出现的褐色分泌物,让她整夜盯着天花板无法入睡——这血渍会不会把孩子冲走?
一、试管妈妈的红色警报
生殖医学中心2023年统计显示,45%的试管孕妇经历过早期出血,这个比例是自然受孕的2.3倍。就像刚移栽的幼苗需要适应新土壤,胚胎着床时毛细血管破裂产生的「着床出血」,往往呈现粉红色或淡褐色,量少且无腹痛,就像有位试管妈妈形容的:「就像草莓果酱抹在纸巾上,转瞬即逝」。
但若是鲜血伴着腹部绞痛,就像拧毛巾似的阵痛,那可能是黄体酮不足亮起的红灯。广州某三甲医院去年接诊的32例大出血病例中,有19例检测出孕酮值低于15ng/ml。更需警惕的是,有对**妈妈把持续出血误认为正常现象,结果B超发现其中一个孕囊旁竟蜷缩着5cm的血肿。
二、藏在出血背后的真相
生殖科王主任的诊室里,常能听到这样的追问:「医生,我昨天抱了下大宝,是不是伤到宝宝了?」其实外力影响只占出血原因的7%,更多时候是身体内部的「小故障」。宫颈息肉就像定时炸弹,临床上有位患者每次同房后都会见红,直到宫腔镜摘除那颗樱桃大的息肉才终止这场红色警报。
凝血功能异常则是隐形杀手。曾有位反复流产的准妈妈,直到查出抗磷脂抗体阳性,每天注射肝素后,才终于保住胎儿。而随着孕周增加,胎盘前置导致的出血量可能多到需要紧急输血,这种情况在试管孕妇中的发生率比自然妊娠高1.8倍。
三、化险为夷的保胎指南
当内裤上出现可疑痕迹时,记住「三看」原则:看颜色——咖啡色陈旧血相对安全,鲜红色是新出血;看量度——浸湿护垫需警惕,点滴出血可观察;看伴随症状,腰酸像来月经般的下坠感最危险。
北京某生殖中心的数据很有意思:及时就诊的出血孕妇保胎成功率达78%,而硬扛着不就医的仅有32%。就像张女士的经历,出血当天打车直奔医院,阴超显示胎心正常,医生开出处方黄体酮阴道凝胶,配合「卧床时把屁股垫高」的土办法,现在宝宝都已经会喊妈妈了。
四、医患共筑的生命防线
「出血不是判死刑,而是身体在发求救信号。」这是协和医院产科主任查房时常说的话。有位双胎孕妇出血住院38天,每天护士推着胎心监护仪来病房时,她都戏称这是「每日音乐会」。最终虽然早产,但两个宝宝评分都达到9分。
现代医学给了我们更多底气。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动态监测能预判胚胎活性,抗凝治疗可以改善子宫供血,连宫颈环扎术都能为薄弱宫颈戴上「安全箍」。重要的是保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心态,该卧床时绝不逞强,该补充营养时大口吃饭。
夜色渐深,诊室暖黄的灯光下,又一位捏着检查单的准妈妈在追问:「出血真的不影响宝宝健康吗?」医生指着屏幕上跳动的小心脏笑道:「你看,小家伙跳得多带劲,它可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