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细胞应用 > 细胞科普

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肾脏病

2024-02-01

慢性肾脏病(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的一种不可逆疾病。其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临床指标表现为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GFR下降(GFR<60mL/min)超过3个月。

慢性肾病的诱发因素: 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免疫失调、心血管疾病、外伤、手术等。 慢性肾病发病的本质机理,就是肾间质纤维化,这也是各种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共同途径。

目前对CKD的治疗缺乏有效措施。在疾病早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被认为可有效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当肾功能进展,ACEI、ARB类药物不适于运用,临床治疗相对被动。

近年来,新型生物制品的开发,特别是干细胞技术的开发应用,成为了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被认为能有效治疗急性肾损伤 (AKI)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干细胞疗法中最受关注的明星之一,也已经被证明在CKD治疗上有确切。

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机制

迁徙和归巢:同种异体或自体BMSCs通过 外周血管输注或经介入操作直接注入肾血管后,可通过迁徙和归巢聚集在受损肾组织从而发挥修复作用。目前已证明移植的MSC在肾损伤模型中具有归巢至肾小球、间隙组织、小管周毛细血管及肾小管的能力。

炎症信号趋化作用:研究发现,BMSCs通过静脉输注入肾损伤小鼠,在移植后1h,可见BMSCs归巢于损伤肾脏或者同时归巢于肺脏和肾脏;在移植后24h,大部分BMSCs迁徙至损伤肾脏,保持至36h。对比假手术小鼠组,肾损伤小鼠组中BMSCs在肾脏内停留的时间更长,数量更多。此现象说明BMSCs本身有迁徙和归巢受损肾脏的能力,这可能与受损肾脏发出的炎症信号的趋化作用相关。

直接分化为肾实质细胞:BMSCs具有分化为肾实质细胞的能力。早在2004年就有研究表明MSC具有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能力,可促进肾小管再生,MSC经过迁徙和归巢进入受损肾脏,直接分化为肾实质细胞代替受损细胞,修复受损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旁分泌机制:BMSCs通过旁分泌机制发挥有效的抗炎和抗纤维化的作用,通过减少疾病相关的炎症和纤维化改善肾功能。

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CKD的治疗大多停留在动物实验研究阶段,鲜有应用于临床。其中大部分研究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可延缓CKD进展、一定程度恢复肾功能。

2016年研究人员对30例不同原因导致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其中包括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移植后患者各10例,研究显示一定程度上增加BMSCs输注频率和数量有助于肾功能恢复,提出BMSCs疗法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方法,应在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进行干预。

2018年,在一项最新的有关细胞疗法治疗CKD实验研究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中,经过筛选后纳入71篇文章,通过对血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血压、肾小球率过滤、肾小球硬化及纤维化程度的分析,同时根据不同研究中模型相关因素(种类、性别、造模方式、治疗时机)和细胞相关因素(细胞类型、给药途径、治疗方案等)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表明细胞疗法可减少CKD的进展,亚组分析显示在多种细胞种类中骨髓祖细胞和BMSCs最为有效。

2016年至2019年,我国中央财政经费拨款支持干细胞临床研究涉及重症急性肾损伤等多种疾病,并且国家卫健委批准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狼疮性肾炎的随机盲态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的备案项目。

目前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注册的就已有超过30项I / II期临床试验,侧重于验证干细胞对肾损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干细胞移植临床试验证实了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间充质干细胞的干预调节可改善肾纤维化,提高肾功能,为慢性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方法。相信未来在更多、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后,干细胞治疗慢性肾病的技术会日益成熟,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相关文章

干细胞调治糖尿病的进展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爆炸性增长,在国内已达到9.7%,患病总数可能超过1.2亿。面对庞大的患病基数,其调治方法已成为研究人员的重点研究方向。近年来,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有什么用

众所周知,间充质干细胞的由来是中胚层,广泛分布于全身多组织的干细胞。20世纪70年代,一些专家顺利地从骨髓中分离出一种纤维原细胞,并证明它可以在体

相关问答
  • 脑外伤后遗症最有效的方法?

    脑外伤后遗症最有效的方法?脑外伤后遗症可以用神经干细胞治疗吗?会有效果吗?

    赵医生 心脑血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