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细胞应用 > 细胞科普

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专家共识

2024-02-23

2022年开局,又添一项干细胞治疗的专家共识!《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专家共识》发表在2022年1月第26卷第1期的《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上。

专家共识明确表示,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安全且有效。目前全世界约有1500多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接受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症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率达60%,使重症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年病死率从原来的35%~45%下降至16%,且迄今为止未观察到移植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大提高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改善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专家组成员(依姓氏汉语拼音排名):鲍春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病科)、冯学兵(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戴冽(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田新平(北 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李梦涛(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李鸿 斌(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李龙(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风湿科)、李小峰(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厉小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李彩凤(北京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栗占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吕良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病科)、刘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林禾(福建省立医院风湿科)、林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古洁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何东仪(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病科)、黄烽(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黄慈波(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姜林娣(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徐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朱平(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免疫科)、朱小春(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赵东宝(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赵岩(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邹和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风湿科)、张缪佳(江苏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奉春(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莉芸 (山西大医院风湿免疫科)、张晓(广东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张火亘 (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卓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帅宗文(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曾小峰(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苏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孙凌云(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叶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病科)、杨娉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杨念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内科)、杨程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风湿免疫科)、武丽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吴华香(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风湿科)、王国春(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王永福(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科学依据

1976年Friedenstein首次发现骨髓中存在一类不同于造血干细胞(HSC)的成体干细胞,称为(MSC)。除了骨髓,MSC还存在于胎盘、脂肪、牙髓、脐带、肌肉、肺、肝等多种组织 。MSC具有支持造血、增殖能力强、免疫原性低、分化潜能大、免疫调节等特性,已经成为最具临床应用前景的干细胞。目前MSC治疗已应用于急性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缺血性脑病、缺血性心脏病、终末期肝病等难治性疾病, 在治疗自身免疫病如SLE领域也取得了突破。

01

《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专家共识》

之与安全篇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的自身免疫病以累及多脏器、产生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为特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在遗传易感的基础上,环境因素如感染、紫外线等促发免疫系统功能素乱导致自身耐受丧失而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率为(20-70)/10万,患病人数超过100万,且呈逐年增长趋势。

虽然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常规应用已使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长期预后显著改善,但部分患者仍然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近年来兴起的干细胞技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尤其是难治型)的修复中显示良好的效果。

部分内容摘要如下:

(一)性评价: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1500多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接受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表1总结了截至2021年7月在Pubmed、中国知网收录的有关MSC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文献。其中大多数患者接受异体间充质干细胞(691例),只有少数患者接受自体间充质干细胞(4例)。方面,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1年后,60.5%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获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尿蛋白(24h)、不列颠群岛狼疮评估组评分(BILAG)明显下降:治疗4年后,50%的患者仍获得临床缓解,4年生存率为94%,总复发率仅为23%。安全性方面,患者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耐受性良好,少数患者会出现发热、出汗、心悸、面部潮红等一过性输液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无移植相关死亡。在一项纳入4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安全性分析中,平均随访时间为(43+26)个月,未发现感染和肿瘤事件增加。

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症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率达60%,使重症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年病死率从原来的35%~45%下降至16%,且迄今为止未观察到移植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大提高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改善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机制为通过调节各种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的功能,纠正免疫失衡,诱导免疫耐受,组织修复,从而达到受累器官功能的改善和病情的缓解。

(二)安全性评价:

综合已报道的关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他疾病的临床数据,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应用中尚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性评价包括短期和长期评价。目前报道最多的是输注相关不良反应,少部分患者可在输注时出现一过性轻度不良反应,一般为自限性,不需要特殊处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经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随访6年,未发现与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02

《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专家共识》之临床制备与质量标准篇

为了规范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专家组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适应证、用法、输注次数及细胞数、输注前用药以及输注后合并用药,以及在合并妊娠、感染和肿瘤等情况时的应用制定了推荐意见。

临床级MSC质量标准

输注细胞必须符合国际细胞治疗协会对MSC的鉴定标准贴壁生长;CD73,CD90,CD105表达阳性,阳性率应不低于95%;CD11b,CD14,CD19,CD34,CD45,CD79a及HLA-DR表达阴性,阳性率应低于2%;具备成脂肪、成骨、成软骨分化能力。

MSC的制备过程和质量控制应按照《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严格执行。临床应用前 MSC应不低于92%,细菌内毒素应<0.5 EU/ml,计数为标示量的90%-110%。必须进行微生物检测,细菌、真菌、支原体、病毒阴性。所在医院应对本单位或非本单位制备的MSC进行质量检测与控制,建议在开展临床治疗前将MSC制剂送交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行业认可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质量复核检验。

适应证:异体MSC对难治性SLE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尤其对LN、血液系统损害、皮肤溃疡、弥漫性肺泡出血等合并症显著。因此,中重度SLE,尤其是有肾脏、血液、肺脏、皮肤等器官累及的活动性SLE患者,是异体MSC治疗的适应证。

目前推荐脐带来源的MSC作为临床治疗细胞。

异体MSC单次输注治疗SLE即可取得,MSC输注剂量推荐为每次(1-2 )*10e6/kg 体质量。

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免疫调控显著改善了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症状及血清学表现,可帮助修复多器官功能障碍,控制和减轻患者自身免疫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研究的进展,干细胞疗法在治疗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也逐渐崭露头角。最终解决部分慢性病、组织修复与再生方面的问题。未来有望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医疗困局。

相关文章

干细胞调治糖尿病的进展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爆炸性增长,在国内已达到9.7%,患病总数可能超过1.2亿。面对庞大的患病基数,其调治方法已成为研究人员的重点研究方向。近年来,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有什么用

众所周知,间充质干细胞的由来是中胚层,广泛分布于全身多组织的干细胞。20世纪70年代,一些专家顺利地从骨髓中分离出一种纤维原细胞,并证明它可以在体

相关问答
  • 脑外伤后遗症最有效的方法?

    脑外伤后遗症最有效的方法?脑外伤后遗症可以用神经干细胞治疗吗?会有效果吗?

    赵医生 心脑血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