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细胞应用 > 细胞科普

干细胞移植在治疗皮肤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4-02-19

间充质干细胞(MSC)在体外可以培养并且能够向脂肪细胞、骨细胞及软骨细胞等分化。MSC来源较广泛,可以从多种组织中分离获得,另外MSC具有低免疫原性,在移植治疗中降低了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使得MSC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优势。

MSC这种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为其在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目前主要可以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骨与软骨病、移植物抗宿主病、肿瘤、心血管疾病以及肝脏疾病等。

众所周知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也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保障人的健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皮肤病往往侵犯着我们的皮肤,几乎所有的皮肤病病人都会瘙痒。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在治疗皮肤疾病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作一综述。

干细胞移植技术与皮肤病

干细胞移植技术促进伤口愈合:Luo等采用脐带血MSC( UCB-MSC)作用于小鼠新鲜的皮肤伤口,对其愈合率进行观察,发现局部应用UCB-MSC的伤口收缩被抑制,并且上皮层增厚,皮肤组织修复,真皮嵴增加,纤维排列更规则,提示MSC不仅提高了伤口的愈合率,而且可以提高伤口愈合的质量。

干细胞移植技术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减少瘢痕形成:瘢痕组织的形成是一种受伤后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有研究表明应用MSC治疗不仅可以促进伤口愈合而且能够减少瘢痕生成。

Jackson等提出脂肪MSC(AD-MSC)可以减少瘢痕的形成,机制为调节T细胞反应、消除活性氧、阻止纤维化、促进血管生成及指导分化等方式。

干细胞移植技术与系统性硬皮病:系统性硬皮病是一种临床上以局限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可影响心脏、肺部、肾脏和消化道等器官的结缔组织疾病。

liu等对8例硬皮病患者进行BM-MSC移植治疗,发现所有患者均可耐受移植。随访三个月,6例患者康复状态量表评分提高,肺功能保持稳定,淋巴细胞没有过多变化,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明显改变。

干细胞移植技术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SLE是一类累及肾脏、脑部、肺部及造血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Wang等对40例采用UC-MSC治疗的SLE患者进行调查统计,33个月后抗核抗体(ANA)与抗ds-DNA抗体均明显下降,狼疮评估小组(BLAG)评估指标下降并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并发狼疮肾炎(LN)的患者24h尿蛋白量也明显下降,9个月及12个月后进行调查时发现LN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整体生存率为92.5%。

干细胞移植技术对银屑病的治疗及研究:银屑病目前认为多与自身免疫功能相关,主要是由于T淋巴细胞的激活以及白细胞介素(IL)-2、IL-6、 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促炎性因子的过表达作用。

Wang等利用UC-MSC对6例>12年病史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治疗,分别采用了移植以及静脉输注的方法,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且5~6年内未复发。

干细胞移植技术对白癜风治疗的可能作用:白癜风是一种获得性色素脱失疾病,目前没有一种明显有效的治疗方法。

Lin等以35例白癜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自体移植黑色素细胞的方法对病灶周围皮肤进行治疗,获得了24例复色效果明显,8例复色较好,3例复色无效的结果。所以,间充质干细胞在白癜风治疗上具有一定的潜力。

总结:间充质干细胞比较容易分离培养,来源较广泛,并且具有高度的分化潜能,值得临床研究和应用。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试验目前也在全球多个国家开展,包括移植造血干细胞、修复组织损伤、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干细胞疗法从发病根本环节去干预疾病,治果显著。为皮肤疾病干预提供了新方向。

相关文章

干细胞调治糖尿病的进展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爆炸性增长,在国内已达到9.7%,患病总数可能超过1.2亿。面对庞大的患病基数,其调治方法已成为研究人员的重点研究方向。近年来,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有什么用

众所周知,间充质干细胞的由来是中胚层,广泛分布于全身多组织的干细胞。20世纪70年代,一些专家顺利地从骨髓中分离出一种纤维原细胞,并证明它可以在体

相关问答
  • 脑外伤后遗症最有效的方法?

    脑外伤后遗症最有效的方法?脑外伤后遗症可以用神经干细胞治疗吗?会有效果吗?

    赵医生 心脑血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