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研究
宫腔粘连(IUA)也称Asherman综合征,子宫内粘连。是由于子宫内膜损伤导致宫腔部分或完全闭塞,在临床最主要的表现是月经量减少,闭经、不孕以及周期性的腹痛,在妊娠早期容易发生反复流产,妊娠晚期容易出现胎盘植入早产以及产后出血。
宫腔粘连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腹痛、流产、不孕等,使女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宫腔粘连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病因可能与子宫内膜创伤感染,低雌激素水平、遗传和先天畸形有关。
据文献报道,不孕人群中宫腔粘连的发病率为2%~20%。目前治疗宫腔粘连的主要方法是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 TRCA),然而术后粘连复发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寻求能有效治疗宫腔粘连并能预防粘连复发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SC)用于修复受损内膜治疗宫腔粘连的研究逐渐增多。
宫腔粘连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正常的子宫内膜分为致密层、海绵层和基底层。前两层统称功能层,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的剥脱,而基底层则在月经后修复再生内膜组织,重新形成新的功能层。月经可看作是子宫内膜生理性的“损伤修复”,IUA则是内膜病理性的损伤修复。任何造成子宫内膜损伤的因素都可能导致IUA的发生。
干细胞治疗宫腔粘连的作用机制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宫腔粘连的作用机制包括免疫调控、分化作用、损伤趋向及旁分泌作用。
免疫调控:基于MSC的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控性,国外已批准MSC用于治疗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性疾病(GVHD)、克罗恩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使其成为细胞治疗中可行的移植细胞来源。
分化作用:研究报道骨髓移植后在动物模型中发现了供体来源的细胞,认为骨髓来源干细胞能植入子宫内膜,并分化为子宫内膜细胞,从而修复受损内膜组织。
损伤趋向作用:研究发现,MSC能选择性地迁移归巢于组织损伤部位。LIU等证实了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产生的趋化因子12(CXCL12),与BMSC表达的CXCL12受体CXCR4结合,能驱动BMSC迁移至内膜细胞,发挥作用。
MSC的这种损伤趋化作用增加了细胞在损伤部位的植入率,提高其治疗作用。
旁分泌作用:MSC能分泌各种因子,包括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这些因子具有免疫调控、抑制炎症、促进血管生成等作用,是IUA治疗中修复受损组织的主要成分。
案例一
2018年,胡娅莉团队报道了他们为26例反复发生IUA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移植了UCMSC/胶原蛋白支架,3个月后观察到了IUA评分下降,平均最大子宫内膜厚度增加,截至随访结束,10例患者成功妊娠。
案例二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用于修复损伤子宫内膜的临床研究。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损伤患者65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入子宫腔内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口服雌性激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子宫腔的纤维化面积比率为(0.526±0.037),对照组的腔内纤维化面积比率为(0.231±0.041),表明研究组患者的子宫腔纤维化面积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45.36,P<0.05)。
研究组患者的子宫腔内的腺体数量为(11.23±1.31)个,对照组患者的子宫腔内的腺体数量为(5.03±1.28)个,研究组患者的宫腔内腺体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43.25,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2%,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9.4%,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148,P<0.05)。
结论:使用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子宫内膜的损伤,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子宫内膜损伤,改善再次粘连的出现,是临床上治疗子宫内膜损伤的重要方法之一,值得在各大医院推广使用。
科学家在不断寻找新型有效治疗宫腔粘连的方法。作为在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中被广泛应用的MSC,是治疗宫腔粘连的新希望。
-
干细胞调治糖尿病的进展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爆炸性增长,在国内已达到9.7%,患病总数可能超过1.2亿。面对庞大的患病基数,其调治方法已成为研究人员的重点研究方向。近年来,干细胞
-
间充质干细胞有什么用
众所周知,间充质干细胞的由来是中胚层,广泛分布于全身多组织的干细胞。20世纪70年代,一些专家顺利地从骨髓中分离出一种纤维原细胞,并证明它可以在体
-
脑外伤后遗症能治好吗?
脑外伤后遗症能治好吗?能用神经干细胞来治疗吗?赵医生 心脑血管科
脑外伤后遗症最有效的方法?
赵医生 心脑血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