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细胞应用 > 细胞科普

神经干细胞移植技术对治疗卒中的临床疗效

2024-01-30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大脑血流受阻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主要分为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

传统疗法主要为溶栓和机械取栓等治疗方法存在治疗时间窗狭窄、禁忌症较多等不足。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以神经干细胞(NSCs)为代表的细胞疗法在卒中的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NSCs能自我更新,具有多分化潜能,可促进神经发生、血管生成并替换脑组织受损或死亡的细胞,因此,NSCs移植疗法已被纳入卒中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期为患者提供再生医学的治疗策略。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卒中的机制

细胞替代:替代受损神经元和其他脑细胞是NSCs移植治疗卒中的主要目的。移植入体内的NSCs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其具有成熟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且最终能与宿主神经元形成有效的突触连接。

“旁观者效应” :NSCs的“旁观者效应”指其移植后通过旁分泌功能产生的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因子、微囊泡等物质发挥神经保护、促血管生成、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应激等作用,如NSCs分泌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促进卒中后的神经发生、血管生成,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也可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并具有抗炎作用。

临床前研究

为评估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目前已进行了大量临床前研究,大多数研究以啮齿类动物为模型。一项荟萃分析表明,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啮齿类模型经过NSCs移植治疗后,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该疗法对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体积的平均效应量分别为1.35和0.84。NSCs移植对出血性卒中的同样被研究证实。

此外,一项以猪作为卒中模型的研究通过MRI随访表明,NSCs可促进梗死侧白质完整性、脑血流灌注及脑代谢的恢复,进一步论证了NSCs移植对缺血性卒中的良好。

临床研究

鉴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卒中动物模型的良好,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卒中的临床试验也得以开展,但目前主要集中于慢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

一项研究纳入了11例男性慢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6分,接受基于人永生化NSCs系而开发的药物CTX-DP同侧壳核立体 定向移植术后24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的NIHSS评分下降了0~5分(平均值为2分),Barthel指数及Ashworth量表评分也呈现改善趋势,且未出现与移植细胞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另有研究招募了9例慢性缺血性卒中致偏瘫患者,接受NSCs候选新药物NSI-566治疗,其为一种来源于人类胎儿脊髓组织的NSC系,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分别注射1.2 ×10^7 、2.4×10^7 、7.2×10^7个细胞(NSI-566)于脑内,在细胞移植术后为期12个月的随访中,9例受试者的Fugl-Meyer运动评分较治疗前平均提高了16分(P=0.0078),NIHSS评分较治疗前平均下降了3.1分(P=0.02),这证实了NSCs移植治疗慢性卒中所致偏瘫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

神经干细胞移植技术是目前治疗卒中较有潜力的、临床价值的方法。近年来,基于该技术的卒中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日益增多,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日渐得到证实,治疗机制也已初步阐明。

随着再生医学技术的发展,神经干细胞在脑卒中的恢复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相信未来临床上脑卒中治疗问题将被攻克!

相关文章

干细胞调治糖尿病的进展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爆炸性增长,在国内已达到9.7%,患病总数可能超过1.2亿。面对庞大的患病基数,其调治方法已成为研究人员的重点研究方向。近年来,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有什么用

众所周知,间充质干细胞的由来是中胚层,广泛分布于全身多组织的干细胞。20世纪70年代,一些专家顺利地从骨髓中分离出一种纤维原细胞,并证明它可以在体

相关问答
  • 脑外伤后遗症最有效的方法?

    脑外伤后遗症最有效的方法?脑外伤后遗症可以用神经干细胞治疗吗?会有效果吗?

    赵医生 心脑血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