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细胞应用 > 细胞科普

干细胞疗法有望改变成千上万糖尿病患者

2024-01-22

20岁以上成人中,近10%患有糖尿病,其中一半未得到诊断;每13人中就有1人出现糖耐量异常;每6个新生儿中,就有1个在孕期受到高血糖症的影响;每8秒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糖尿病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你,而这组惊人的数据仅仅是冰山一角。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2019年底发布的第9版《全球糖尿病地图 (IDF Diabetes Atlas)》中,对全球糖尿病的当前形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预测。

全球糖尿病形势不容乐观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4.63亿

最新地图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估计在20岁~79岁人群中有4.63亿人患有糖尿病,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相当于每11个成人中就有1名患者。

对全球20岁~79岁糖尿病患病率的估计(百万)(2019年)

到2030年与2045年,预计这一数字将分别达到5.78亿(10.2%)与7亿(10.9%)。

全球一半成年人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

更为恐怖的是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中,50.1%竟不知道自己患病。

成人未诊糖尿病人数和比例(2019年)

由于缺乏医疗服务机会,低收入国家未确诊的患者比例最高,达66.8%,但在高收入国家,也有38.3%的患者未得到确诊。

糖尿病“间接代价”巨大

IDF报告指出:全球糖尿病患者中有32%患有心血管疾病;超过80%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是由糖尿病或高血压或两者同时引起;糖尿病足和下肢并发症影响4000万~6000万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和高体重指数还会增加许多常见癌症的风险,包括肝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

全球全因死亡率中,大约11.3%与糖尿病相关,20岁~79岁年龄段糖尿病相关死亡人群中大约一半(46.2%)为60岁以下人群。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和残疾已经对国家经济增长造成了影响,这被称为糖尿病“间接代价”。

全球1/4糖尿病患者来自中国

中国作为糖尿病负担突出的国家之一,在最新地图中多次被点名。

在IDF的区域划分中,我国属于西太平洋区域。我国目前拥有1.164亿(未计入港澳台数据)糖尿病患者,位于世界首位。根据调整年龄因素之后的统计结果,中国大陆的成年糖尿病发病率接近10%,亦远超其它国家与地区。

全球每4个糖尿病患者就有1个来自中国,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到2045年。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其次为印度和美国。

成年(20岁~79岁)糖尿病患病人数前十名的国家或地区(2019年、2030年、2045年)

中国老年糖尿病患者全球最多

另外,中国同时也是老年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6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3550万,预计到2030年将会增加到5430万,到2045年更是可能会增长到7810万。

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病人数前十名的国家或地区(2019年、2030年、2045年)

中国孕产妇及儿童患病率同样不低

中国的1型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同样不低,15岁以下人群中,每年每千人有4.8例新发,28.7例患者,在各国中均位列第4。目前尚无法估计患有2型糖尿病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数量。

2019年约有2040万例产妇在孕期有高血糖症,影响了15.8%的新生儿,其中83.6%是由于妊娠期糖尿病。

据了解,在日益增加的糖尿病病人后面,还有1.5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血糖不正常,但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界于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之间的状况。有专家表示,这一部分的人每天都有可能变成新的糖尿病病人,现在中国血糖不正常的人已经达到了2.64亿。

而在糖尿病“后备军”后面,还有一些高危险因素人群,比如说家族史、老年人、肥胖者、功能代谢紊乱者等等,他们随时可以变成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病人。可以说,直接受到糖尿病威胁的人有6.64亿。

被誉为“富贵病”的糖尿病,有多“贵”?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

据悉,到2014年底为止,中国只有一份12年前完成的全国糖尿病并发症调查。

2002年发表的《1991-2000年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病变回顾性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当时中国糖尿病并发症患病率分别为:高血压31.9%;脑血管病变12.2%;心血管病变15.9%;下肢血管病变5.0%;眼部疾患34.3%;肾脏病变33.6%;神经病变60.3%,糖尿病并发症总患病率为73.2%。

也就是说,当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中,三分之一有高血压,三分之一有大血管病变(包括脑血管心血管),三分之一有眼病,三分之二有神经病变。

如今已经过去了12年,中国糖尿病的并发症现状到底如何?恐怕现在的数字已经远远超过那时的调查结果。

为什么并发症这么多?

关键就在于三个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达标率低,因为我们在糖尿病的管理上做得还很不够。

糖尿病有多“贵”?

IDF估算,全球医疗保健支出中,有10%都用于糖尿病管理。糖尿病相关的卫生支出最高的国家是美国,中国位列第二,相比美国来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最多,但是花费在糖尿病中的医疗支出还不够多,中国的人均花费在全球属于中等偏低。

成年(20岁~79岁)糖尿病患者医疗相关支出前10名国家或地区(2019年)

哪类人群容易患糖尿病?

据统计,以下9种人群容易得糖尿病。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也就是父母一方、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有糖尿病病史的,这些人患糖尿病的几率比一般没有家族史的人高出2倍以上;

2.体型肥胖者。尤其那些“大肚子细腿”的人,容易患糖尿病;

3.年龄≥45岁的中老年人。糖尿病发病率随着年龄而增长,自45岁后明显上升,至60岁达到高峰;

4.不明原因容易疲劳的人。典型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疲劳症状在休息后不能缓解;

5.吸烟、体力活动少、生活压力大和精神持续紧张者;

6.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者或早发冠心病者;

7.长期使用一些影响糖代谢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8.以往怀孕时曾有过血糖升高或生育巨大儿(体重4公斤以上)的女性;

9.空腹血糖异常者或葡萄糖耐量减低者。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新方式:保护胰岛功能

近年来,干细胞被广泛应用到糖尿病的治疗研究项目中,并取得了积极的临床效果。 关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机制,日前《干细胞转化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1],干细胞可以改善胰岛的功能,并起到保护的作用。这为人们进一步了解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1型糖尿病与胰岛移植

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在胰岛素被发现之前,1型糖尿病是一种致命的代谢疾病,现在,患有1型糖尿病的人仍然依赖于每天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来生存。

1型糖尿病的单细胞病理,使其成为细胞替代治疗的一个潜在适应症,而胰岛移植是原发性β细胞的唯一来源,为传统的胰岛素治疗提供了一个长期的替代方案[2]。

胰岛移植是一种新兴的治疗1型糖尿病的方法,它可以在生理水平控制血糖,还可以降低急性低血糖发作。然而,目前的胰岛移植方案受到隔离过程、培养期和移植后胰岛功能活力迅速下降的限制。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β细胞缺氧和炎症的有害影响所致。

干细胞治疗提高胰岛功能活性

研究发现,提高胰岛功能活力的一个实验策略是与干细胞共培养或共移植。大量研究表明,干细胞具有改善胰岛生存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能力,其再生和抗炎症特性已经推动了大量关于其作为移植治疗佐剂的潜在用途的研究[3]。

干细胞通过分泌因子和细胞接触依赖机制来调节和抑制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并通过分泌抗炎细胞因子来减轻炎症反应。干细胞分泌产物包括一系列血管生成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蛋白和抗凋亡因子。

这种广泛的功能使干细胞成为在恶劣移植环境中支持和保护细胞的有吸引力的候选者。

干细胞治疗改善胰岛功能的途径

胰岛暴露于急性缺氧或炎症细胞因子的环境中,会发生细胞凋亡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迅速下降。胰岛与干细胞或 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共培养可以保护胰岛免受这些有害因素的影响。 这些保护作用主要是基于,干细胞与胰岛共移植时提供了免疫调节和结构支持,干细胞还可能通过功能性线粒体的物理转移来支持分泌功能,特别是对代谢受损的β细胞 [4] 。

干细胞有三种改善临床胰岛移植功能的途径[5]:

01、移植前用干细胞来源的可溶性分泌物,可以保护胰岛免受缺氧和炎症损伤

02、移植后用干细胞衍生的可溶性因子抑制宿主的固有免疫和炎症反应;

03、移植前供体细胞或含有细胞外囊泡(ev)的线粒体转移到功能受损的β细胞

小 结

目前,临床上关于干细胞对胰岛移植的保护作用的研究及应用还比较少,国内有研究利用该作用机制来治疗2型糖尿病,美国科研团队采用PROCHYMAL®(人类成体干细胞)来治疗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T1DM)[6]。

未来,了解干细胞如何对胰岛细胞发挥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开发体外预处理方案,在无细胞系统中复制干细胞的一些有益作用。同时,了解干细胞如何保护β细胞免受缺氧和炎症的有害影响,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胰岛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相信未来,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潜在益处将为更多的人所知。

相关文章

干细胞调治糖尿病的进展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爆炸性增长,在国内已达到9.7%,患病总数可能超过1.2亿。面对庞大的患病基数,其调治方法已成为研究人员的重点研究方向。近年来,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有什么用

众所周知,间充质干细胞的由来是中胚层,广泛分布于全身多组织的干细胞。20世纪70年代,一些专家顺利地从骨髓中分离出一种纤维原细胞,并证明它可以在体

相关问答
  • 脑外伤后遗症最有效的方法?

    脑外伤后遗症最有效的方法?脑外伤后遗症可以用神经干细胞治疗吗?会有效果吗?

    赵医生 心脑血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