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外伤后遗症
临床目前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常用的干细胞有:神经干细胞、嗅鞘细胞、骨髓间充质细胞、脐血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羊膜细胞等。干细胞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损伤神经发挥修复作用:替代作用:替代损伤细胞,重建神经环路;分泌功能:分泌细胞因子,这些因子对损伤的恢复可能发挥重要作用;重建血管:干细胞可以增殖并增补内皮祖细胞,而内皮祖细胞直接参与神经血管的形成及损伤的修复,从而为损伤神经保证充分的血液供应。迄今为止,除已进行大量动物实验外,国内外许多单位先后使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脑外伤后遗症、脑瘫、脊髓损伤后遗症、运动神经元病等,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脑卒中是当今人类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使用传统的中西医方法治疗脑卒中易导致中枢神经功能后遗症,欠佳,尤其是在发病半年或1年之后,大多数患者的神经功能难以再得到改善。通过干细胞治疗,可以使陈旧性脑卒中患者患肢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自主神经功能、语言功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肌张力下降,从而为降低此类患者的伤残程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近几年来脊髓损伤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传统的治疗措施是手术后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和康复治疗相结合,对患肢的功能恢复有一定作用。干细胞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除了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有相当程度的改善外,患者的汗液分泌障碍、二便障碍、性低血压等症状亦得到缓解,而这些治果是患者接受传统的康复治疗手段后所没有实现的。
干细胞的发现与研究是近些年来神经生物学领域内最重要的进展之一,也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路,同时还带动了其他种类干细胞(如软骨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诚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该领域还存在众多的未知数,例如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确切机制、移植干细胞的数量、最佳移植途径和移植时机、适应证和禁忌证等。最近几年国内外使用大量新技术、新成果来研究干细胞脑内移植后的存活、靶向性迁移和修复机制,例如:在移植前使用可以在磁共振下显影的标记物预先标记干细胞,然后使用磁共振技术活体动态示踪;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技术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干细胞可能的修复机制等。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属于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必须从骨髓中获取,原因是一方面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痛苦,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骨髓库有限,远不能满足于临床需要。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发现,让人们看到了其巨大的应用前景:①脐带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差异甚微,能够成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理想替代物;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多种胚胎干细胞的特有分子标志,具有分化潜力大、增殖能力强、免疫原性低等特点;③取材方便,易于获取,能够充分保证临床需求;④无学问题。因此,上述优势使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为其移植奠定了广泛的理论基础,使其有可能成为最具临床应用前景的多能干细胞。
适应证:
1.肢体活动障碍 脑外伤后患者多遗留不同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主要表现为:患侧肢体僵硬屈曲、肢体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骨化)、不能独立行走、独立站立、蹲起费力、手持物差、手部精细活动差。查体可见患肢肌张力高,多可达III级以上,肌力下降,只有I~III级,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2.脑外伤后综合征 脑外伤后综合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主要以头痛、头晕、自主神经紊乱这三方面为主,表现为睡眠差、易疲劳、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以及心慌、多汗、性功能降低等自主神经系统紊况。
3.智能损害 脑外伤后患者多半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表现为不能理解他人言语含义、答非所问、不知美丑和善恶、记忆力减退、失用、行为IQ的下降、抽象思维缺失、思维混乱等。通过临床观察干细胞对此类情况改善较为明显。
4.植物状态生存 患者有明显的睡眠和觉醒周期,眼睛可转动,双眼少追物,对外界事物和人漠不关心,身体肌张力较高,四肢可成屈曲状,被动屈伸四肢可有痛苦表情,偶有。
-
干细胞调治糖尿病的进展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爆炸性增长,在国内已达到9.7%,患病总数可能超过1.2亿。面对庞大的患病基数,其调治方法已成为研究人员的重点研究方向。近年来,干细胞
-
间充质干细胞有什么用
众所周知,间充质干细胞的由来是中胚层,广泛分布于全身多组织的干细胞。20世纪70年代,一些专家顺利地从骨髓中分离出一种纤维原细胞,并证明它可以在体
-
脑外伤后遗症能治好吗?
脑外伤后遗症能治好吗?能用神经干细胞来治疗吗?赵医生 心脑血管科
脑外伤后遗症最有效的方法?
赵医生 心脑血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