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细胞应用 > 细胞科普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2024-03-22

神经系统变性病是一组进行性变性疾病,主要以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为主,临床上以肌无力障碍、运动障碍和锥体束征受损为特征,多无感觉障碍。一般从发病开始,患者生存期一般只有3-5年。近年来对神经系统变性病的发病机制认识不断深刻,以及对干细胞修复损伤神经功能研究不断深入的基础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有了不错的。该项临床实验是在解放军323医院细胞治疗中心完成的。

纳入对象:1、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均表现出共济失调、构音障碍、锥体束征等典型症状;头颅mri检查提示小脑、脑干萎缩。2、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均符合1994年西班牙el Escorial会议的确诊标准。3、延髓脊髓性肌萎缩患者表现为面、舌肌萎缩,下咽困难、构音障碍及近端肌肉萎缩、肢体无力,无上运动神经元征,肌电图呈神经元性损害改变。4、原发性侧索硬化表现为痉挛性截瘫,高肌张力、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下运动神经元无受累迹象。

排除标准:累及小脑、脑干的变性疾病。入选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21例,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在15-72岁,平均年龄48.5岁。1、脊髓小脑共济失调6例,1例进行遗传学检查,明确为harding分类中的SCA3型;采用共济失调评分表,1例为轻度、3例为中度、2例为重度共济失调。2、运动神经元病15例,其中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12例,延髓脊髓性肌萎缩2例,原发性侧索硬化症1例。15例患者肌电图检查,其中14例运动单元电位时限增宽、运动单元数量减少93.3%,12例波幅增高80%,4例出现巨大电位26.7%。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制备:脐带剪碎后经0.1%胶原酶和0.125%的胰酶消化,滤网过滤去除未消化的组织,过滤后的细胞接种于培养瓶,加入培养液后置37℃、体积为5%的CO2培养箱培养。四五天后换液,弃非贴壁细胞,以后每3d或4d半量换液。待细胞80%融合,0.25%胰酶消化,按10000/cm²传代。将传代培养的铁壁细胞制成20ml袋的细胞液,细胞数量大于1000万。

治疗方法:在取得专家论证和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下,对该组21例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进行干细胞治疗。将分选的合格干细胞(大约为1000万单位)经腰穿注射到患者蛛网膜下腔,部分静脉注射;其余分别保存到零下℃储存,每次使用是复苏1管,并以生理盐水制成4ml干细胞液,锥虫蓝测定细胞活率为96%,再经腰穿注射到患者蛛网膜下腔。静脉回输4000万单位细胞量,每两周注射1次,4次为一个疗程。每次治疗时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防止静脉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引起的排异反应。

评分标准:所有患者入院时及干细胞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分,对共济失调组由19项内容进行评定,评定稳定性、协调性、构音和眼球运动四方面的功能。0分为正常,分值越高共济失调越严重,最高评分100分。0-20分为轻度共济失调;20-50分为中等程度;50-70分为重度;大于70分为特重,生活完全无法自理。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功能分级量表由10项内容组成,4项观察延髓和呼吸功能,2项观察上肢功能,2项观察下肢功能,2项观察其他能力。

同时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自我评估问卷由身体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饮食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情绪反应5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安全性评估:每次随访记录患者干细胞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x射线胸片、血压等指标以观察其不良反应及其转归情况。

结果统计:对21例患者进行3-24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运动神经元病组15例,进步8例(53%),显效4例(27%),无效3例(20%),总有效率为80%;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组6例,进步3例(50%),显效1例(17%),无效2例(33%),总有效率为77%。

安全性:21例中有轻度低颅压性头痛(腰穿后),给予静脉输注生理盐水500ml后患者症状消失,有2例在治疗后2h出现发热,体温37.8-38.2℃,嘱患者多饮水,4h后体温恢复正常,其余患者治疗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本组患者安全性评估表明,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损伤中的治疗安全可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治疗时无需配型,且无排斥反应,来源方便。

相关文章

干细胞调治糖尿病的进展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爆炸性增长,在国内已达到9.7%,患病总数可能超过1.2亿。面对庞大的患病基数,其调治方法已成为研究人员的重点研究方向。近年来,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有什么用

众所周知,间充质干细胞的由来是中胚层,广泛分布于全身多组织的干细胞。20世纪70年代,一些专家顺利地从骨髓中分离出一种纤维原细胞,并证明它可以在体

相关问答
  • 脑外伤后遗症最有效的方法?

    脑外伤后遗症最有效的方法?脑外伤后遗症可以用神经干细胞治疗吗?会有效果吗?

    赵医生 心脑血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