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液检查报告解读指南
一、一般性状分析
1. 精液量
通常情况下,每次射精的精液量介于2至5毫升。
2. 精液颜色与透明度
正常精液射出时呈乳白色或灰白色,液化后保持乳白色但半透明。长时间未射精,精液可能呈淡黄色。结核病、生殖系统炎症等患,精液可能呈现鲜红色或深红色;精囊炎或前列腺炎患,精液可能呈黄色并伴有脓液。
3. 精液稠度与液化
正常精液应在几秒钟内变浓,含有纤溶酶,约30分钟后液化。若精液不够浓稠,可能是精数量不足或男性生殖器官发炎;若精液不凝固,可能是精囊受伤或受阻;若超过一小时未液化,可能是纤溶酶被破坏,通常与前列腺炎等疾病相关。
4. 精液pH值
正常精液pH值在7.2至7.8之间,呈弱碱性,有于中和阴道分泌物。pH值过低或过高均可能影响精活动和新陈代谢,进而影响生育能力。
二、显微镜检查
1. 精存活率
正常情况下,射精30至60
分钟后精存活率应为80%至90%。若存活率过低,可能导致不孕。2. 精活力
精活力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一级(非常好,非常活跃,做前进线性动作)、二级(活动较好,移动速度一般,方向不确定)、三级(活动不好,动作缓慢)、四级(死精,完全不活跃)。正常精活力应高于三级。若超过40%的精处于三级和四级,可能导致不孕。精活力低可能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或雄激素给药有关。
3. 精数量
正常精数量为0.6×10^12至1.5×10^12/L,即每次排出的精数在400×10^6至600×10^6之间。若精数量过少,可能导致不育。若直接涂片或精液离心无法发现精,可能存在无精症。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输精管阻塞等疾病可能导致精过少或无精。
4. 精形态
正常情况下,异常精占精的比例不超过10%至15%。若超过20%,可能导致不孕。精异常可能与铅污染、血液中有毒代谢物、男性使用细胞毒性药物等因素有关。若精液中未成熟的病理细胞超过1%,可能表明睾丸曲细精管的生精功能受损;若精浓缩超过10%,可能表明生殖道感染或免疫功能有问题。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