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视点 >> 男人 >> 男性魅力 >> 正文

震撼国人的十大军人形象

http://www.qm120.com2008-12-17 12:51:33 来源:全民健康网

  4 新时代的钢铁战士武文斌

  新华网四川都江堰6月29日电(蔡晖、张玉清、黄书波、张汨汨) 这双手——伤痕斑驳。

  浅黄色的硬茧里面,还留着3个乌紫的血泡。

  32天难以想像的奔忙,这双手,未曾歇过一天。

  如今,这双手静静地停在那里——主人,已长久安睡,告别了他所眷恋的土地,却把一个英雄的名字,永远写在了人民的心间——

  武文斌。

  士兵的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

  武文斌出生在大别山区一个尚武的农村家庭,父辈兄弟7人,有4人穿过军装。

  武文斌从小就对军营充满了向往,最爱戴父亲的军帽,最爱玩的游戏是“打仗”。在父亲武中林的记忆里,儿子“作战”特别勇敢,被小伙伴们包围了,也绝不投降,即使“中弹”了,也会像电影里的英雄一样,一手捂住“伤口”,一手还举着木头大喊着冲锋……

  高中毕业时,武文斌在志愿表的“提前录取”一栏,一口气填了3所军校。

  遗憾的是,心仪的军校与他擦肩而过,武文斌被河南一所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录取。

  武中林亲自“押”儿子去报到。谁知入校第二天,儿子还是扛着铺盖回了家:“我想好了,我要参军,我要去当一个真正的战士。”

  “就是这么倔。”每当回忆起儿子的执著,武中林总是半赞半叹。

  新兵下连,武文斌被分到了济南军区“叶挺独立团”一营二连。在第一封家信中,他写道:“我被分到‘红二连’,就是长征中出过‘飞夺泸定桥二十二勇士’的连队。以后,我也是英雄连队的一员了!”

  第二天参观连队荣誉室,走过《飞夺泸定桥》的油画,走过一面面鲜艳的锦旗,走过“新时期二十二勇士”光荣榜,武文斌代表新同志发言:“当兵,就要像‘要桥不要命’的二十二勇士一样,敢于压倒一切困难和敌人而不被困难和敌人所屈服。”

  苦练军事技能,钻研军事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武文斌下定决心,要成为最优秀的军人。

  2003年5月的专业考核,仅仅接受了3个月训练的武文斌,就熟练掌握了炮手专业的全部基础练习内容。在随后的全团“铁军杯”军事比武中,他勇夺“炮手课目”第一名。

  5月29日,是“飞夺泸定桥胜利纪念日”。每年的这个时候,“红二连”都会开展“新时期二十二勇士”评选活动。13年来当选的“勇士”,全部是老兵。

  然而,2003年的5月,这个历史被改写了。新兵武文斌,成为“红二连”有史以来第一个以半年军龄当选的“新时期二十二勇士”。

  “红二连”优秀士兵,“叶挺独立团百名铁军之星”……接踵而来的荣誉,没有打乱武文斌努力的步伐。在他看来,新时期的“勇士”不仅要军事素质过硬,更要成为“文武双全”的知识型军人。

  2005年7月,武文斌以全团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士官大专班,圆了自己的军校梦。

  面对深奥的理论,有的同学觉得:“士官嘛,只要会操作仪器就行,啥理论不理论的,没用。”

  武文斌却说:“如果只学操作,在部队学一样可以。有机会进入院校,就是为了‘知其所以然’。”他捡起久违的高中代数、几何课本,自学了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和大学英语等课程。在校期间,他连续两年被学院评为优秀学员。

  即将毕业,文斌却永远地离开了他迷恋的书本和训练场。这离他拿到,只有12天。

  士兵的愿望:帮助所有能帮助的人

  噩耗传到家乡,河南邓州张村镇一片哀泣。

  93岁的五保户武明军老人,望着门前得子河白花花的河水,老泪纵横。“咋整啊?我的亲娃儿,你让我怎么活?应该是你送我的呀!”几十年没有流过泪的老人,泪如雨下。

  武文斌第一次来拾柴火,是几岁?老人记不得了。只记得那时候,总有一双肉乎乎的小手,给他捶背。等武文斌的个子长得比扁担高了,武爷爷家的水缸,就再没有空过。

  参军以后,每次探家,武文斌总要给老人捎些水果、和好茶,陪老人说说话……

  那个活蹦乱跳的娃儿,咋就这么去了?

  已经退休的武安珍老师,从报纸上看到了那则让人心碎的消息。她翻出当年学生们的合影,摸着照片上已经有点模糊的小脸,看了一天,哭了一天,念了一天:“死心眼儿的孩子啊……还是当年那个样儿……”

  老师记得,那个夏天的午后,镇上程子明一家专程找到学校来,见了文斌就拉着他的手喊“恩人小英雄”。

  原来,程子明不慎掉进了得子河,路过的武文斌看见了,衣服也没脱,一个猛子扎进河里,把他救了上来。

  “搁谁都要救的……”五年级的“小英雄”害羞极了,直往后躲。

  “这孩子心软啊——”武文斌的高中班主任翁辉老师,长长地叹息。 武文斌心软,见不得老乡们受苦。在都江堰,看到一顶帐篷里挤了20多个乡亲,他心酸,回去就对战友们说:“老乡一天没安置好,我就一天不休息。”

  在胥家镇,看见乡亲们睡在砖头铺的床上,他心疼得皱眉。帮群众安板床,他一天拧了1400多个螺丝,拧得双手起血泡。战友让他歇歇再干,他只是摇头:“早点把床安好,老乡们就少受点罪。”

  在玉堂镇,他看见一个老伯顶着烈日打油菜子,就跑过去帮忙,一帮就是2个小时,迷彩服汗湿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战友们说,武文斌进入灾区就没午觉,只要有空,就跑去帮乡亲们干活。

  抗震救灾的日子,武文斌那台折了半截天线的收音机,每天按时开着。他总是那么专注地听——都江堰市50%房屋损毁,受灾群众40多万,372084名群众等待安置,需建过渡安置房99670套……

  “好好泡个脚,明天接着干。”牺牲前的那个晚上,武文斌最后留下的话,仍然和“干活”有关。那天,他和战友们卸了8车板材,再往前一天,是14车。抗震救灾32天来,部队轮休了好几次,他却一次都没休息过。

  “战友一路走好,英名砥砺后人。”武文斌的灵堂前,炮指连81名官兵的送行寄语,伴着长明灯的烛火,在风中轻轻摇曳。

  “武文斌——”

  “到!”

  每晚点名,念到逝去战友的名字,全连官兵都要齐声答道。

  士兵的遗憾:当一个好儿子好丈夫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淡淡的光斑仿佛金色的蝴蝶,停憩在这张熟悉、安详的面容上。

  “你一个人躺在这儿,孤单不孤单?”武文斌的妻子杨卫华,从千里之外的郑州赶来。她拉起丈夫僵硬的手,轻轻贴在脸上。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双如今遍布伤痕和血泡的手,曾经那样温暖而坚定地牵着她的手,要同走一生的路。

  “你说过,要等抗灾胜利了办婚礼,去拍婚纱照;你说过,我们要买新房子,要一起孝敬老人;你说过,要一辈子疼我,照顾我……这些你都忘了吗?”拉着丈夫的手,杨卫华一次次昏厥……

  初相识,武文斌就坦承,自己出身农门,家里还有残疾的弟弟和病重的母亲。可杨卫华觉得,这小伙子人实在,心肠好,有担当。明知做军人的妻子,要有额外多的付出和牺牲,可她还是铁了心。

  跟他走在大街上,武文斌的一双手总不闲着,一会儿帮老人提提包裹,一会儿帮大婶扶扶车子。遇到小孩子,武文斌总要张开两手护着,生怕孩子跌倒了、摔坏了……被武文斌帮助的人,常对杨卫华说:“这小伙子,真不错。”

  领到结婚证的那天,炒得一手好菜的武文斌亲手熬了浓浓的鸡汤,捧到岳母面前:“妈,我会像照顾亲生母亲一样照顾您。”

  武文斌在杨卫华耳边轻轻地说:“别人都买了新房,咱们只能租房住,真是委屈你了。放心,我一定努力,让你早点住进新房……”

  这一切,如今都已随他而去,去得那样突然,那样匆忙——

  就在牺牲的前一天,武文斌还给家里通电话,报平安:

  “爸,我们现在开始搭板房了,老乡们过两天就能住进去。等救灾胜利了,我就回来看你,给您买好烟抽。”

  孝敬的武文斌,再热的天,也没喝过冷饮,吃过雪糕。

  “我少花两块钱,爸妈就能多吃一碗饭。”省下的工资,他隔几个月就三五百地寄回家。

  得知噩耗,武文斌的母亲哭干了眼泪,哭哑了嗓子;武文斌的父亲数日粒米未进,眼睛布满血丝。

  痛断肝肠,莫过白发人送黑发人。然而,武中林,这位退役老兵没有流下过一滴眼泪。这位住土坯房、做清洁工的老人,把部队和群众捐助的3.6万元慰问金转捐给了都江堰的学校后,向部队提出了他唯一的要求:

  “我的身体还结实,文斌没有干完的活,我要替他干完。”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