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儿科是早期设立的科室之一,其前身是妇幼科,较早的妇幼科主任是儿科学奠基人之一的陈翠贞教授,后调任上海医学院(现在的复旦大学医学院),任儿科医院院长,主持创办了“中华儿科杂志”。鲍兰芬主任历任安徽省儿科学会常委;杨月如主任历任安徽省医学会常委;周名雄原常务副院长现任安徽省医学会常委、安徽省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茅双根主任现任安徽省儿科学会常委、安徽省症状反应学会副主任委员。 儿科现有医师32人,护士40人,其中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管护师5人,硕士学位10人,硕士生导师6人。现有病床97张,拥有设备完善的新生儿病房及NICU(30张)、PICU(5张)和小儿哮喘门诊、小儿心血管门诊、“矮小症”门诊、小儿神经康复、儿童保健门诊及小儿血液病门诊等。年门急诊人次73520,年住院人次4630,年抢救治疗危重病人1260人,抢救成功率99.2%。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条件省内专业,年收治危重新生儿1070例,抢救成功率99.0%,治愈好转率98.1%;年抢救各种新生儿呼吸衰竭62例;年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66例;年应用血凝酶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46例;在早产儿及危重新生儿中常规应用胃肠外营养;在静脉营养中常规开展PICC技术以保证很低体重儿的营养需求;在高危新生儿随访中常规应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等方法早期诊断核心神经系统疾病。 2005年开始常规开展小儿先天性心脏病(PDA、ASD、VSD)的介入治疗,具有损伤小、恢复较快等优点。 2003年设立“小儿哮喘门诊”,采用“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GINA)”方案防治哮喘并进行咨询服务,能进行肺功能测定及哮喘雾化治疗,年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2860例。, 常规开展小儿矮小症、性早熟的诊治工作,年诊治病人149例。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省内为数不多的几家,常规收治儿童危重病人。年收治儿童危重病人86例,治愈好转率96.5%。 常规开展了小儿白血病规范化诊疗工作,初治缓解率几乎。 常规开展小儿神经康复工作,常规检测0-6岁小儿神经发育情况,专人指导早期神经康复。 是安徽省“新农合”核心补贴的小儿重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小儿白血病)首批定点诊治单位。 儿科作为皖南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认真落实皖南医学院教学任务,广播专业医学知识。每年承担皖南医学院儿科学课堂教学任务700学时左右,带教实习医生及实习研究生260人左右,举办各种讲座、学术研讨会及学习班20余次。2004年5月在我院举办“皖南地区儿科学术研讨会”;2006年至2012年连续七年举办“安徽省新生儿学新进展继教班”,授予省级Ⅰ类学分;已建成“儿科学精品课程”及硕士点。 不断引进“三新”项目,开展儿科专业科研工作,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近五年来开展的“三新”项目有12项;承担的省厅级课题有8项;发表论文72篇,其中杂志32篇,核心杂志12篇;参编专业著作6部。 认真贯彻落实各种指令性任务,如救灾、扶贫、义诊等,主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手足口病、“甲流”等,充分体现专业医院的福利性、优越性。 作为皖南地区的医教研中心,儿科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