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连仲,男,主任医师,教授,生于1941年12月24日,天津市人,党员。硕土研究生导师、医院较高学术委员会委员。1960年考入天津中医学院本科学习,是首届6年制中医大学本科毕业生。1968年参加工作,1972年调入新医科(时的针灸科),曾担任针灸科教学秘书、中风病治疗组兼科研组组长、中医病历筹建组副组长、急症组副组长等工作。其主要学术思想:崇尚传统针灸学,强调辩证论治、汇通中西,扩展中医思维逻辑、推陈悟新、发展中医理论和临床。对“脑、神”的生理、病理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提出“脑、心、肾轴心”、“脑、督、肾、血、心五位一体”等理论,1975年总结出的“神的生理病理”、“中风病机关键”等理论。临床重视调“神”,对“神气”在各种疾病及不同阶段治疗中的病理变化,以及临床运用的不同调神方法均有独到的见解,造诣高深。武氏早年长期在住院部工作,负责一个治疗组的工作(共三个组),完满完成了中风、消化、杂病、周围神经、癔病等病组的带领和治疗任务,并拟定了治疗规范、病历书写标准等。在门诊期间,工作热情、检查仔细、诊断准确、切实、誉满津门。潜心钻研、不断创新对中风、癔病、痛症、周围神经损伤、假球麻痹、震颤、抽动等症少有心得、理论高深、独特、效果神奇、开拓创新。率先开展脑病治疗,为我院脑病科主任,对学科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专科特色、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废寝忘食工作获权威之荣,成为一代名医,从1993年以后,年门诊量3次居全院位。自统计个人全年门诊量以来至今,连续9年门诊超万号,屡获表彰嘉奖,被评为市级“九五”立功先进个人。从1975年担任针灸科教学秘书开始,直至任我院针灸临床教研室主任,长期肩负院内外、、从职大直到研究生的课堂教学、临床带教及日常管理工作。首先对科内青年大夫的培养起到骨干作用,优越完成中医学校、中医学院各班次的讲课及带教任务,讲课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精辟诙谐、效果轰动、深受欢迎;带教认真负责、理论密切联系临床、谆谆善诱、孜孜不倦,来院进修者趋之若鹜、争先恐后、影响深远。教学管理严谨科学,优越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学集体和市级为人师表先进个人。1979年~1985年专业知识开始普及,职大、业大兴起,在完成全市七所职大的教学工作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各类实习人员较多每日达110余名,教学任务繁重,但有条不紊,效果很好。1984—1987年为培养建立我市高素质的针灸专业力量,市对全市针灸骨干医生进行正规脱产培训,连续举办四届二年制专修班,作为教学组主要成员,为培养我市专业针灸人材及针灸学科发展尽了自己一份力量,目前的全市专业针灸人材几乎都是专修班的学员。同时,承担了第四期市西学中班的针灸临床课的讲学,为我市中西医结合医生的培养做出了努力。为促进中日友好医学交流,天津市举办“日本医师研修班”共三届,作为教学组成员,高水平完满的完成了任务。现在日本“后藤学院”的院长也是当时的学员。授课带教过的各国研修人员不计其数,多达20个。作为硕士生导师,先后培养出、韩国、台湾等地多名研究生,并协导博士多名,培养出大量专业针灸人才,在针灸教学方面久负盛名,成绩裴然,桃李满天下。1988年赴非洲任“——加蓬友谊针灸推拿诊所”所长2年,通过艰辛的努力,不仅促进了中加友谊,还扭亏为盈,为中方获取了经济效益,被评为天津市专业外企。1992年被选派为“中苏友协中医医生代表团”的针灸医生,赴苏访问讲学,获得轰动效果,人民日报载文报导。此后,曾赴德国、法国等地医疗、讲学,均获好评,载誉而归。作为主研者之一的“醒脑开窍刺针法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和实验观察”多次获得科委、及天津市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多次。为主研者之一的“开辟教学新途径,培养针灸新人才”荣获1992年普通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作为主研之一的“刺针治疗痱325例临床及实验研究”获部级二等奖。作为“八五攻关”课题的负责人完成的“刺针镇痛的临床及外周机制研究”,通过验收。同时也是1991年出版近200万字的针灸巨著“汉英双解针灸大辞典”的副主委、副主编。“刺针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156例”一文发表于《中医杂志》及海外版。并载入美国出版的“世界小儿抽动症治疗经验集锦”。“刺针治疗血管性痴呆”一文发表于《针灸》及英文版。“刺针治疗脑病经验”及介绍本人经验的其它文章20余篇分别发表于《针灸》、《中医杂志》、《甘肃中医》、《上海中医》、《陕西中医》、《国医论坛》等。其它还参加编写了“针灸治疗学”、“实用针灸学”、“石学敏针灸临床集验”等20余册。另外发表于天津国际针灸学术会议的文章有12篇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