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石,男,上海市人民医院分院 主任医师,神经内科主任,硕士生导师,擅长脑血管疾病,早期痴呆,神经心理学,其中对缺血性中风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在国内是率先的。1979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中华医学会上海神经内科分会委员,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医生组成员、卒中中心建设项目专员会委员。 曾在澳大利亚威尔士王子医院神经科研究所进修。《卒中杂志》、《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继续教育杂志》、《中华流行病学》、《国际医学脑血管病学》等杂志编委和特约编审。1969年上海知青到贵州1979年贵阳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85年贵州省神经病学研究生班毕业2001年在澳大利亚威尔士王子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临床博士后研究。1991年评为贵州省十大杰出青年,1992年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医生、享受国务院津贴。1997年评为虹口区垮世纪学科带头人。曾任贵州省黔南州脑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院长等职。在神经科学术界的地位:一、参加多项“医生共识”的起草,执笔撰写:卒中患者营养管理的医生共识,在“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为脑血管病的规范化诊疗作出一定贡献。包括: “认知功能障碍医生共识”、“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医生共识”、“阿司匹林在卒中二级预防中的运用医生共识”“钙通道阻滞剂防治脑血管病的医生共识”“低分子肝素的临床运用医生共识”“后循环缺血医生共识”、 “卒中患者营养管理的医生共识”。二、曾经担任:第二届中青年神经科学术大会秘书(2002年上海),第二、三届北京天坛国际脑血管病学术会议(2004、2005年北京)第九届神经病学术会议等性大会学术委员(2006年广州), 2005年世界神经病学术大会临床卒中分组会议主席(2005年悉尼), 2006年亚太地区脑血管病学术大会分组会议主席(2006年上海), 2006年第九届世界溶栓大会会议主席 (2006年香港)2007年首先0届神经病学学术会议大会秘书(2007年上海)。三、学术讲座: 参加:十年百项计划“卒中中心建设项目“以及中华医学会、中华内科杂志主办的“神经科医师阶梯工程教育”的讲学工作,遍及30多个城市。临床工作方面:从事神经内科临床20余年,熟悉掌握神经内科各类疾病以及神经心理学的临床诊治,熟悉与神经科相关的临床研究工作,对脑血管病的预防,治疗以及康复有特长。具有很强的神经科临床规范诊疗、急救处理、疑难杂症以及各类教学的能力,以及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擅长脑血管病诊疗、老年脑血管病的诊疗、早期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性抑郁、血管性痴呆、睡眠障碍以及神经心理学的临床和研究工作。1998年在医院带领和神经科学术界的支持下,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创建医院神经科。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神经科已经具有一定规模:自立了病房、急诊、门诊、医生门诊和专病门诊。在上海市率先创建“卒中单元”病区管理系统,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几年来,科室的各项任务指标完成名列医院前矛,在中层干部的述职中多次受到上级医院医生的好评。长年工作在临床线,是医院查房、教学较规范的科室之一,多次组织成功抢救重危病人,受到病人表扬信件、锦旗等数百次。科研工作方面:曾获得省、地级科技进步奖11项,发表论文65篇,其中近5年发表26篇。两项发明即:“大脑反应时间测定仪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日本毛女贞叶(苦丁茶)对预防动脉硬化形成的药物有效成分的研究”中提取“三萜皂甙类”的物质工艺技术。获得专利。参加《神经病学鉴别诊断》、《上海市神经科疾病诊疗常规》以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学》、《脑出血》、《脑血管病学》的编写。1998年:在上海市首例应用rt-PA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为上海市溶栓治疗的规范化建立做出了主动贡献2001年:回国后联合北京天坛医生引进“卒中单元”的学术理念,共同启动“卒中建设项目”2002年:在“中华内科杂志”头版发表论著“急性脑卒中综合性治疗模式的优越性”,对脑血管病治疗模式的观念转变,推进脑血管病的管理模式建立,以及“卒中单元”的理念的建立起到主动作用2003年:倡导和组织“上海市卒中单元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主题演讲2004年:启动“卒中建设项目” 在的学术巡讲,从理念到运作做了主动的工作,在神经科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2004年:撰写:“卒中单元的模式和运作临床工作手册”具有一定学术影响2005年:完成:“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钙拮抗剂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脑血流的影响”通过上海市的科研鉴定。2006年:完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卒中近期预后的影响”,执笔撰写“卒中患者营养管理的医生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