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俊学,男,主任医师,教授,1952年12月9日生,系山东省东明县生人,祖籍:山东省巨野县,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山东省血拴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第四届“主任医师学术年会”副理事长;第五届“名医论坛”会员;《血栓与止血学》杂志第三、四届编委;《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审医生;《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特约编委;《保健杂志社医学导刊》特约编委;《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学术版)特约编委;《美国中华心身医学杂志(U.S.CPMJ)》特邀编辑;《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医生编辑委员会编委;老教授协会边缘科学研究委员会传统国医咨询部顾问;U.S.CPMJ学术网络《人口科学大词典》特邀研究员;“中华国医城”筹备委员会委员;第二届中华医学会科技成果奖评审委员;山东省科技成果奖评审委员,山东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人事部《医生大辞典》第三卷入编者;人才交流中心《人才辞典》第四卷入编者;世界科技出版社《世界医生人才名典》第二卷入编者。从医三多年,先后任内科医师、副主任、主任、急症科主任,93年以来任血栓科主任及山东省血栓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先后在河南医科大学附一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医科大学附院及医科院协和中心,分别专修了内科急症、大内科、神经内科及心内科各一年。临床工作三多年,临床经验丰富,知识面宽,擅长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杂症,有较高的专业度和广泛的患者群。确诊了不少误诊误治的少见疑难病例。如误诊十一年的“垂体微腺瘤”,误诊7年的“性腺机能减退性巨大体型”,误诊3年的“肥胖合并柏-查氏综合症”,误诊7年的“甲减合并抑郁症”,特别是在济南市多家正规医院误诊19年的1例“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核黄疸性核心神经损伤性痴呆、扭转性痉挛合并多发性胆系结石”,均得到了明确诊断。92年后进入了血栓性疾病的预防与诊疗的研究,先后进行了“血栓形成危险度微机判断系统”(国有科委、经委、计委、科协、发明者协会及团中央颁发的第二届青年科技博览会金奖)、《神经生长因子(NGF)椎管注射治疗脑梗死的研究》、《冠心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β-Fg和P-1基因多态性mRNA表达与蛋白质水平关系》、《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蛋白特异性血小板相关抗体的研究》,分别被鉴定为“国内率先”“国际先进”水平,分获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市厅级)和二、三等奖(省部级),《血栓前状态与高血压的关系研究》被“脑防办”及“血栓与止血学会”等有关医生,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获2006年山东省卫生科技创新成果奖(三等)。论文参加了“第三届主任医师学术年会”大会交流,受到重视和好评,获大会论文一等奖。(见附件)“血栓形成危险度微机(智能)判断系统”,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动脉硬化等血栓形成高危人群,“血栓前状态”的监测和普查。“血栓前状态”被检测出后,给与针对性治疗,可以避免“脑血栓(脑梗死)”、“冠脉血栓(心肌梗死)”等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通过万余例的检测,准确率在96%左右。“神经生长因子(NGF)椎管内注射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通过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在卒中偏瘫失语脑梗死病人,用常规的治疗方案不再见效时,应用该成果,仍可有73%的有效。使偏瘫失语病人得到有效改善。“冠心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课题研究,查明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可以导致“血栓前状态”,由此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等血栓性疾病。提示:应加以及时的有效治疗。“血栓前状态与高血压关系研究”,揭示了高血压可以导致“血栓前状态”。发生的机理是高血压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这种损伤随着高血压的级别和危险度的升高而加重;随着高血压持续的时间延长而“血栓前状态”出现频率增高。因此建议: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要注意血栓前状态的检测,并加以适当的干预和治疗,以避免脑梗死和心肌梗死的发生。培养的下级医师中已有多人考取博士、硕士。注重中西医结合,自拟成方“健瘫灵胶囊”1号、2号治疗偏瘫失语、顽固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应用13年来,均取得突出。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对比》,在2003年“首届中医药全球大会”上交流,受到重视和好评。“进展性脑梗死分型及定义和实验室诊断探讨”在2004年的第四届“名医论坛”大会上交流。受到副委员长、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及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宗淑杰等带领同志的接见并合影留念。“血栓前状态与高血压关系研究”课题论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三届主任医师学术年会”上大会交流。获大会论文一等奖。受到政协副主席、第九届副委员长彭佩云、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等带领同志的接见并合影留念。著有《进展性脑梗死分型和实验室诊断》等三部专著。有数十篇论文发表。连续十年评为先进工作者,先进岗位标兵和员。(附有关材料复印件八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