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1973- ),男,陕西籍,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北大医学部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博士生协助导师。研究型医院学会眩晕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康复医学会眩晕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眩晕分会委员、老年学学会健康管理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病学疑难病会诊中心医生、VESSEL眩晕规范化诊疗巡讲-神经眩晕专业教授组主讲人之一。北京市科委医疗卫生专业、基金评审医生,先后兼《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及《疑难病杂志》等10多种核心期刊编委、审稿医生。长期从事神经内科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具有夯实的的临床诊治水平及研究能力。 临床一线工作近20年,临床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经验丰富,重视青年医师、研究生的培养,主动探索学科建设及专业发展。近年来共诊治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疾病5000多例,收治危重患者400余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层诊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斑块等方面研究深入;头晕/眩晕诊治水平率先,擅长BPPV(耳石症)手法治疗,借鉴美国模式,形成一套规范的头晕/眩晕流程,2014年度先后在北京、新疆、吉林及广州等15个省份进行范围内的近30场的眩晕诊治巡讲,反响强烈;在CSF学方面研究较为深入,擅长疑难、重症颅内感染的诊治,在院内、外会诊期间,应用CSF的MICM技术先后确诊脑干套细胞淋巴瘤、核心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1;19)(q23;p13.3)等;在周围神经病及脱髓鞘病等方面亦经验丰富,先后确诊型糖原累积病II型、型的戊二酸尿症等,发现国内首例的CADASIL的4号外显子5’端c.341-2 A>G的突变;近年来,在脊髓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眩晕、颅内感染等专业方面,成功申请、承办、北京市市级继教项目7项。 擅长临床设计、数据处理。在脑血管病病因学 (动脉硬化、炎性机制及分子机制)、诊断学(早期标记物)、队列研究(卒中预测量表设计)及循征医学(Meta分析)研究较为深入;目前正在致力于卒中预后及复发的量表研发、神经科眩晕登记注册及BPPV(耳石症)诊治模型的研发。近5年主持、完成科研项目15项,其中部级2项,基金2项,指导研究生20人,学术交流40余次,其中大会发言20余次,发表中英文论文近60篇。 获院2006年度"十大医生"称号,获2007年度《北京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演示比赛》奖;获院2009年度“院长特别奖励”,获2010年度“中青年医师演讲比赛”第3名,获航天二院2011年度“第二届青年创新奖(三等奖)”,获航天二院2013年度“空天防御人才奖”,获院2013年度"十佳医生"称号,获2014年度“研究生导师”及“教师”称号,应2014年度北大生物医学论坛邀请进行“临床学科交叉”的主题演讲;应《卒中杂志》邀请作为2015年眩晕专题的执行主编。 (1)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层诊治、头晕/眩晕(包括BPPV---耳石症)的诊治、神经危重症(颅内感染)的诊治、特发性(老年性)震颤的诊治。 (2)熟悉:脊髓病、痴呆、帕金森病、头痛、失眠、周围神经病及脱髓鞘病的诊治;神经科相关疑难病的诊断。 医生门诊时间:周一上午(眩晕医生门诊)、周三上午(医生门诊)、周四上午(医生门诊) 门诊停诊、挂号咨询:010-5997 2200或在好大夫网站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