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行,男,主任医师,教授,院长,1985年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医疗系,2000年7月广东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胸心外科学博士,有突出贡献中青年医生,广东省有突出贡献医生,广州市医生,2014年获得医师奖。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胸外科主任,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肺癌组学术带头人,美国外科学会Fellow、AATS会员。何建行教授从事胸外科工作30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微创胸外科,是微创伤胸外科的奠基人和指南制定者之一,在胸外科界享有盛誉,带领的团队已完成胸腔镜及胸腔镜辅助微创伤胸外科手术28000多例,成功在99年完成亚洲地区首例临床同种异体气管移植和2003年完成华南地区首例成功的临床同种异体单肺移植。至今已完成73例肺移植手术,较长存活病人达到11年,并将肺移植的年龄上限刷新为81岁高龄,是目前国内成功开展临床同种异体气管移植和临床同种异体肺移植的医生。何建行教授在《柳叶刀》等SCI杂志以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9篇,总影响因子254.483。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学会胸腔镜学组及肺癌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安阳肿瘤医院名誉院长SCI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执行总编辑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胸外科华人编辑内镜与微创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胸外科内镜与微创专业委员会主席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常委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食管癌抗癌协会副主委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委员广东器官移植学会常委广州器官移植学会副主委 擅长领域:1.肺部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肺癌的治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疗的早晚,而肺癌的早期诊断还是个难题。何教授1985年从医至今共完成了28000多例肺癌手术,对肺癌的诊治特别是对于肺部小肿瘤的判定及处理有丰富的经验,对肺部微小肿瘤应用微创伤胸外科技术诊断准确率达,采用微创伤胸外科技术将治疗代价降到较低。其早期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80%。2012年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及治疗评估取得突破,文章在Lancet作为主题文章发表:这是世界上个可以在两个不同大陆的不同遗传种群中取得相同的结果的检测分子预后指标的临床试验。2. 复杂胸前外科手术治疗:2007年用自体皮肤移植代替气管(发表在ATS), 2008年用食管代替气管手术,2012年自主呼吸麻下胸腺切除术, 肺段切除术, 2013年自主呼吸麻下支气管重建术, 2014年3D影像下肺动脉,支气管双重建术等; 2014年标准化肺切除手术流程, 可以达到9分钟做一个肺叶切除; 肺结节切除术可以当天达到出院标准.。3. 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晚期肺气肿是内科无法治疗的疾病。何建行教授及其团队自1996年开展肺减容术治疗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于1998年在中华外科杂志发表首篇肺气肿减容术的报告,对肺减容术的机制提出了新的解释。至今已经完成手术800余例,自2008年到2013年来其好效率达90%以上,何建行教授除了继续开展肺减容术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外,又开展了肺移植治疗终末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与应用,将外科治疗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水平又提高了一个层次。4.微创伤胸外科:微创伤胸外科包括胸腔镜胸外科和胸腔镜辅助微创伤胸外科。何建行教授从事胸外科工作25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微创胸外科,是微创伤胸外科的奠基人和指南制定者之一,在胸外科界享有盛誉,带领的团队已完成胸腔镜及胸腔镜辅助微创伤胸外科手术28000多例,完成国内首例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国际上首例针镜胸前手术。擅长在微创条件下完成肺及支气管疾病复杂手术,明显减少高难度手术术后并发症;率先开展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微创伤胸前手术中淋巴介入、清扫术及其相关器械导管等研究,其中96年开展的胸腔镜肺减容术被《中华外科学杂志》评为外科学发展50年50件大事记之一。已举办微创伤胸外科手术学习班28期,共有世界各地150多家医院,10000多名胸外科具有中专业职称的医师参加学习培训。5.胸前器官移植:胸前实体器官的移植是治疗诸多胸外科疾病的较终方法,但也一直是胸外科的难点。何建行教授在该领域取得明显成绩。1999年,何建行教授成功完成亚洲地区例临床同种异体气管移植。2003年,何建行教授又成功完成了华南地区例的临床同种异体单肺移植。2007年,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通过评审,成为国内批开展肺移植手术的医院,也是广东省内一家开展肺移植手术的医院。截止到2014年8月已经成功完成73例手术,较长存活病人达到11年,并将肺移植的年龄上限刷新为81岁高龄,是目前国内成功开展临床同种异体气管移植和临床同种异体肺移植的医生。6.快速康复的微创手术:2011年率先推出自主呼吸麻痹下的微创胸前手术, 很好加速病患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明显降低药比。2012年国际上首先报道不使用肌松剂的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及很重度肺功能不全的肺减容术,2013年完成国际上首例自主呼吸麻痹下的全腔镜袖式切除术。自主呼吸麻痹下的手术患者术后4小时可以下地行走及进食,随着适应症的括大,快速康复手术将成为微创胸外科手术治疗的主流。获得荣誉及奖励奖励1998: 广东有突出贡献医生1999: 广州医生 2002: 教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2: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5: 恩德斯杰出奖2007: 美国外科学院 Fellow 2009: 恩德斯杰出奖2010: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医生2012: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3:AATS Membership2014:医师奖对专业的突出贡献:1994年与国际同步且国内率先开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1995年与国际同步且国内率先开展胸腔镜胸腔淋巴清扫术1995年与国际同步且国内率先用hybrid微创小切口胸外科手术代替传统大切口手术,已在国内广泛推广1996年在国际上率先开展针镜胸腔镜手术1996年开展胸腔镜肺气肿减容术,并提出其作用机制新解释;被《中华外科杂志》评为外科史50件大事记之一1996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胸腔镜胸腺切除术1999年成功完成亚太地区首例同种异体气管移植2000年首先在国际上开展hybrid下支气管及隆突切除重建术,至今完成400多例(见SCI论文)2003年成功完成华南地区首例成功的临床同种异体单肺移植病人术后存活至今已经超过11年。移植例数73例国内首先开展支气管跨级切除重建术2007年完成利用转移肌皮瓣修补巨大气管缺损以及治疗气管肿瘤,为国际上初次报道2008年利用食管代气管修补巨大气管-食管瘘,为国际上初次报道2007年开始建立亚太地区肺癌肿瘤标本库,至今已收集超过45000例数肺癌标本2009,2011年获得“恩德斯”内镜杰出奖2005年编写出版《微创胸外科手术和图谱》被资讯出版总署评为“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励2010年首先在亚太地区开展全胸腔镜下部长上腔静脉切除重建术2010年7月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医生”2011年8月首先在国内开展局麻不插管肺叶切除淋巴清扫术,很好加速病患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明显降低药比2011年开展了全腔镜支气管袖式切除重建术2011年11月, 创办的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获pubmed全文收录2011年受邀在世界肺癌大会(World Conference of Lung Cancer,WCLC)上做专题报告2011年受邀在Lancet Oncology杂志举办的研讨会上做专题报告2012年1月27日在世界医学权威杂志Lancet上发表作者文章:A practical molecular assay to predict survival in resected non-squamou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validation studies,开创了早期肺癌患者术后治疗策略的新篇章2012年1月,创办的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获SCI收录 2012年国际上首先报道不使用肌松剂的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及很重度肺功能不全的肺减容术。2012年被邀请参加在英国爱丁堡举办的微创胸腔镜20年庆典并做4场主题发言2012年在个体化预后基因模型的进一步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医学权威杂志JAMA上。2013年国际上首先报道自主呼吸麻下支气管重建术, 2013年受邀在世界肺癌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4场2013年11月完成国际上首例自主呼吸麻下全腔镜袖式切除术2014年3D影像下肺动脉,支气管双重建术等2014年标准化肺切除手术流程, 可以达到9分钟做一个肺叶切除; 肺结节切除术可以当天达到出院标准2014年为81岁高龄患者完成单肺移植,是国际上报道的较高年龄 科研方向何建行教授在肺癌的早期诊断这一很具研究价值的课题上颇有建树。目前他带领的团队主要科研方向涵盖多个方面,包括肺癌基因组学、术后生物学检测指标预后模型建立、胸外科微创手术学研究、器官移植学、肺癌肿瘤标本库建立(已收集超过45000份标本量)、肺癌治疗抗性(耐放化疗、靶向治疗)机制、肺癌筛查的基因位点研究及临床验证,肺癌人群定向普查与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肺癌基因疫苗等研究,为肺癌的研究者提供了强大的研究平台,为逆转肺癌治疗抗性提供准确理论依据,为进一步研究肺癌的生物学特点,发病机制,转移机制以指导肺癌的预防,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