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士诚,男,1936年6月生,甘肃省东乡县人,党员,本科学历,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1961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本科。1999年5月被确定为甘肃省继承老中医药医生学术思想及经验指导老师。1980年任甘肃省中医院内科副主任。1981年起连任甘肃省中医院党委成员、副院长至2000年退休,曾任甘肃省医院管理委员会一、二届常委,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抗衰老学会委员,国际中医男科学会委员、性学会中医性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及甘肃心理咨询委员会评审委员。退休后创办“兰州济生中医药研究所”及“仕诚中西医结合诊所”。2004年被甘肃省人民授予首批“甘肃省名中医”称号。2013年被甘肃省中医院评为“甘肃省中医院名医药医生”。2001年进入甘肃省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工作,曾任该协会第六届、第七届副会长,期间先后获得科协“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甘肃省科协“全省科普工作者”称号等荣誉。 唐士诚同志从医50多年,潜心钻研西医及中医医理、医术,坚持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在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男性疾病(性功能障碍、弱精)、泌尿系感染性疾病、皮肤病及各科疑难杂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际、国内刊物、杂志、学术交流汇编中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在报刊上发表科普性文章30余篇。1972年至1978年间与王自立、梁玉珍同志共同协作完成,已故甘肃省名老中医窦伯清和席梁丞的医案2部,《窦伯清医案》及《席粱丞临证治验录》的编辑与出版工作。1992年参与编辑、审核、校对出版《校医工作手册》。 唐士诚同志在临床上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到的理论见解,尤其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方装扮有很高的造诣,非常重视现代医学诊疗技术与传统医学理论的有机结合,其学术思想及临床诊疗经验先后编入《唐士诚学术及临床经验集》和《唐士诚学术杂论及临床经验集》两本专著中,概况为四个方面的特点: 1、树立高尚医德是做好医生的前提。唐士诚同志始终坚持医德高于一切的观点,注重个人医德修养,他认为医德是医生终身为人民服务,为解除患者病痛的精神灵魂,行医为民自宽慰。他常以唐代名医孙思邈《大医精诚》中“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昔救含灵之苦”为座右铭,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位患者。他认为树立高尚医德,就需要要在医术上精益求精,不断学习,众长,除了吸收传统医学精华外,更要注重学习现代医学知识,临床应当以中西医结合诊疗并重。 2、方证辨证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唐士诚同志认为方证相应是中医学的精华,中医学的辨证方法虽然很多,但不论是六经辨证、病因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还是脏腑经络辨证,较后还是要落实到方药上来,作为临床医生面对病人较终开出的还是“处方”,把“方”与“证”紧密结合,形影不离,研究方证之间的内在有机的必然的联系,是方证辨证研究任务所在。 3、辨证精细,治法灵活。唐士诚同志坚持辨证论治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从每种疾病的发病原因、病情演变和发展进程,来制定治疗原则,投以行之有效的方药,进行辨证施治。通过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唐士诚同志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基础上,重视脏腑经络的内在联系,进行辨病和辩证,参考现代医学的各类检查手段、化验结果和各类数据辅助诊断,而达辨证精细、准确无误的目的。 4、制方稳妥,用药轻灵。唐士诚同志在临症中,从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联、脏腑经络相关、内外表里相通的整体观和气机升降出入,津液气血散布运行的恒动观出发,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故而制方稳妥,兼而顾之的丰富经验。坚持用药兼顾与用药轻灵是在辨证立法准确的前提下进行的。兼顾是更有效地调整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气机的升降,脏腑的功能,使药物之间能相互协同,发挥药效。轻灵是精简扼要,恰中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