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谦,教授,女,1957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留校后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历任内科住院医生、中医科住院医生、主治医生、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带头人。曾任中医教研室、中西医结合科及中药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主任。兼任中西医结合理事及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学会委员,现任中西医结合呼吸专委会和循证医学专委会顾问、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呼吸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西医结合研究》和《循证医学》杂志编委。曾应邀赴日本、美国、台湾、意大利、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讲学、交流。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经省人事厅、卫生厅、中医管理局评为四川省首届名中医。热爱中医事业,曾先后跟随医生李克光、任应秋学习中医临床及经典著作。中医药功底扎实,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红斑性狼疮、恶性肿瘤、白血病等疾病。 20世纪50-60年代,主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肾病的研究,系统整理研究老中医临床治疗肺脓肿、肾病、风湿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的治疗经验和成果。70年代以后,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肺心病基础与临床诊治、益气活血治法和舌诊的研究,历时20余年,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研究、诊断技术研究、抗感染药物研究、并发症诊治研究、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推广及教学应用等。该研究对肺心病等病因病机、辩证分析以及治则、治法提出了系统的学术思想,提出“肺心病肺心脾肾气虚兼有不同程度痰饮和瘀血为其主证”,按照“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治疗上“急性期以清肺化痰兼以益气活血,缓解期以益气活血补肾化痰治本”。 1998年以来主要从事中药临床药理及循证医学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引进、实践和推广循证医学在中医药临床领域的应用,包括对中医药杂志的循证医学文献评价、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以及专题的审评工作、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并担任CONSORT for TCM(临床试验报告强化标准)专员会医生。通过对现状评价,为中医临床工作者和编辑提出具体的中医临床循证研究方法。应用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进行临床实践 运用循证医学理念方法,严格在GCP法规指导下,规范的进行临床试验和报告论文。对提高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对国内期刊发表的111篇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进行规范的再评价。通过循证实践,提出临床试验相关的问题和对策。并对临床试验相关的学问题以及中药上市的再评价。临床上,强调“病证结合”研究是中医临床研究的切入点,以病为依托,以传统辨证结果为依据,突出中医辨证特色和优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手段、方法进行并规范病证结合的临床评价指标和方法的研究。尤其重视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即是临床上收集辨证素材的过程中引进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从微观方面认识机体的结构、代谢和功能的特点,更完整、准确地阐明证的物质基础。重视探索疾病的基础证型,疾病的基础证型是该疾病发生的根本,是指疾病发生后出现的共有信息群,是疾病中多个证型病机产生的核心,从而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以及防治规律。 先后发表论文200篇,作者或通讯作者共70余篇,撰写著作20部,其中《循证医学在中西医结合医学中的应用》任主编,统编教材《中医基础学》、《中医学》、《现代中医治疗学》任副主编,任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基础论》分卷编委,先后负责完成科研课题60余项。“慢性肺心病基础与临床诊治研究”及“乐脉颗粒的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厅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2002年“循证医学的引进、推广和应用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中西医结合学会授予“中西医结合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