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恩(已退休),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名誉院长,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兼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肝病学会及内科学会名誉主委、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委兼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肝病学会、美国消化内镜学会会员、亚太肝病学会执行委员、纽约科学院院士。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医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荣获百名医生称号。王宝恩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著书4部,参与编写学术专著多部。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肝病学会及内科学会名誉主委、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委兼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肝病学会、美国消化内镜学会会员、亚太肝病学会执行委员、纽约科学院院士。 是的内科学家医生。他在消化系统疾病、肝病以及急救医学的临床和科研等方装扮有很深造诣。王宝恩教授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并证明了中医中药能阻断及逆转早期肝硬化,逆转率达75-82%,为治疗慢性肝病开辟了新的途径。该课题10余次获部级、市级科研成果奖,研究成果在国内居率先地位,及机理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多脏器功能不全和衰竭,使多脏器功能不全的病死率大幅度下降至28.57%、多脏器衰竭降至39.53%(国外分别为60%和62.5%),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消化、肝病、急救医学和中西医结合领域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居于国际前沿水平的成果。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先后发表论文200余篇,撰写著作5部。作为主要完先后获及部级科研成果17项、北京市科研成果22项。从1978年至今已培养博士后研究生2名,博士29名、硕士23名。他的学生多次走上国际、国内学术讲坛并,其中多人已经成为消化、肝病、感染急救等领域专业的医生和学术带头人。 肝炎防治基金会用于肝纤维化研究的专项基金——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于 2007年 1月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运行仪式。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致词并与友谊医院名誉院长王宝恩教授共同为该基金揭牌。和市属医疗卫生机构的带领和近百名医生到会祝贺。此基金以王宝恩教授冠名而设立,将通过公开向社会募集资金,用于资助肝纤维化方面的基础、诊断标准、流行病学、临床治疗等研究。作为一名医学医生,如今已80高龄的王宝恩教授至今仍坚持在临床、科研、教学线。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只要病人需要,不分尊卑,他总会在时间出现在抢救现场,用自己无私的爱心、精湛的医术和忘我的奉献精神,挽救无数即将泯灭的生命,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王教授说,病人的安危就是无声的命令,患者重获新生就是对医务工作者较高的奖赏。王宝恩教授培养的学生多次走上国际、国内学术讲坛并,其中多人已经成为消化、肝病、感染急救等领域专业的医生和学术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