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盛寿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科技奖,工程院院士预约挂号

北京阜外医院

  • 坐诊科室:普通外科
  • 擅长领域: 冠心病外科,瓣膜外科和先心病外科手术
医生介绍

胡盛寿,男,主任医师,教授,工程院院士,院长、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外科管理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1957年出生,湖北省武汉市人。从事心血管外科专业二多年来,完成各类心血管外科手术超过4000例,在冠心病外科、瓣膜外科和先心病外科有很好学术造诣,是目前国内心血管外科新生代学术带头人之一。1982年12月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并开始在阜外心血管医院从事心血管外科工作。1986~1989年师从心血管外科医生郭加强教授,攻读硕士学位。多次赴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修心血管外科。1995年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并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科行政副主任,1996年兼任阜外心血管医院瓣膜及辅助循环研究室主任,1999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1999年获 得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称号,2001年获得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4年组建心血管病再生医学核心实验室并出任主任,2006年获“有 突出贡献中青年医生”称号,2007年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称号。2009年被选为核心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2006年被选为美国心脏病学院(ACC)会员,2007年被选为美国胸心血管外科协会(AATS)会员。2009年被选为《美国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JTCVS)一位华人编委。  冠心病外科:自1995年开始成为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开展冠心病外科工作的主要参加者和带领者,主动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临床研究和推广。个人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千余例,手术死亡率在1%以下。1996年成功开展国内首例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并率先实施国内首例胸腔镜辅助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和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通过临床研究提出符合国情的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规范。同时主编《心脏外科手术集(光盘版)》、《冠状动脉外科治疗学》、《临床微创心脏外科技术》、《今日心脏血管外科学》,以及多部书籍和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瓣膜外科:在瓣膜外科方面不断改进手术技术及围术期处理,尤其在巨大心脏瓣膜置换,二次瓣膜置换,瓣膜置换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术等重症复杂瓣膜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其研究成果“巨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临床形态分型”获科技进步三等奖、“瓣膜置换手术的改进与提高”、“瓣膜置换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术”曾获医学科学院临床医疗成果三等奖。注重瓣膜外科的基础研究和人工瓣膜的研制,承担多项关于生物瓣、机械瓣和组织工程瓣膜等重大项目的研究。先心病外科:完成由医学科学院青年基金资助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综合研究》,通过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大组病例的血流动力学,肺小血管病理改变、临床各项检测指标的评估以及手术后近、远期随访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率先在国内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病理和临床的、新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四级分类法。系统地阐述了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可复性标准与术后的关系,对此类病例手术适应症的筛选提出了新的标准。有关研究曾获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基础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十五”科技攻关,“863”项目,“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针对晚期心脏病,开展一系列基础研究和动物实验,包括激光心肌血运重建、基因治疗和细胞移植,目前研究核心是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冠心病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临床上,针对晚期和重症冠心病,主动开展心室辅助、人工心脏和心脏移植的应用研究。瓣膜研究着重于组织工程瓣膜的基础和实验研究。先后发表各种学术论文160余篇,培养多名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主要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组织工程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北京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副总编辑,《微创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循环杂志》编委。情况: 1990、1996年分别获得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年医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殊津贴 1999年教委跨世纪人才基金 2001年首届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00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1年获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 2002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医生” 2004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称号 2005年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006年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医生”称号 2009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009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9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的预约挂号
  • 时间
  •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星期六
  • 星期日
同科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