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高热
什么原因引起小儿高热
小儿高热有什么症状
小儿高热需要做哪些检查
如何治疗
什么是小儿高热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
什么原因引起小儿高热
(一)急性高热。
1.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2.非感染疾病: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热、颅内损伤、惊厥及癫痫大发作等。
3.变态反应:过敏,异体血清,疫苗接种反应,输液、输血反应等。
(二)长期高热。
1.常见病:败血症、沙门氏菌属感染、结核、风湿热、幼年类风湿症等。
2.少见病:恶性肿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结缔组织病。
小儿高热有什么症状
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
小儿高热需要做哪些检查
血、尿、粪常见检查为筛选的首选项目。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多考虑为细菌性感染;减低者则偏重于病毒或杆菌感染。
必要时检查肥达氏反应、外斐氏反应、嗜异性凝集试验、冷凝集试验,抗链球菌溶血素O或类风湿因子检查。
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肺与胸部疾病的诊断。其它如恶性肿瘤,可根据部位选作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放射性同位素、B型超声波、活体组织等检查,也属必要。
如何治疗
对高热患者应及时适当降温,以防惊厥及其它不良后果。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或烦躁不安者,在降温同时给予镇静药。
(一)降温措施。
1.物理降温: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用冷温毛巾或冷水袋,敷头额、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于头部或放置于上述部位。亦可用冷水(28~30℃)或酒精(30~50%)于四肢、躯干两侧及背部擦浴。擦浴时如患儿出现皮肤苍白或全身皮肤发凉应立即停止。也可用冷生理盐水(30~32℃)灌肠,对疑为中毒型菌莉者更为适宜,既可降温,又便于取粪便标本送检。
2.针刺降温。
3.药物降温:对未成熟儿,小婴儿与体弱儿一般不用解热剂降温。
(二)其它对症处理。
高热时不显性水分丢失增多,加之食欲减退,应及时补充水份和电解质。
对伴烦躁不安、反复惊厥或一般降温措施效果不著者,可酌情选用氯丙嗪与异丙嗪。
(三)病因治疗。
对于由感染引起的高热,应根据病情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对局部感染病灶要及时清除。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也需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