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痛风风湿病医院

免费在线咨询

类风湿因子和ccp高就是类风湿吗怎么判断类风湿

类风湿关节炎,曾一度被称为“不死的癌症”,说明这是一种对患者身体与精神都会造成严重伤害的疾病,其危害性不亚于癌症。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早期症状比较隐匿,有的患者认为是劳损、退化、受凉等原因造成的关节疼痛,而没有考虑到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也就没有去风湿科就诊。

临床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需要结合症状体征与血液学检查,其中血液学指标较为重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四大因素。

1. RF

类风湿因子,简称RF,是历史上个被发现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指标,由人体B细胞产生,出现在60%~8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

多项研究证实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阳性率很高,而在其他类型关节炎、非风湿性疾病及健康人群中阳性率较低.

故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曾经在一段时间内,类风湿因子被认为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先进准”。

由于仍有20%~4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为阴性,同时少数正常人群类风湿因子也可以呈阳性,因此风湿病学家一直在寻找其他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更为特异、敏感的抗体。

2. 抗CCP抗体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简称抗CCP抗体,是环状聚丝蛋白的片段,可见于80%以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同时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高达95%左右。

由于抗CCP抗体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重要意义,目前被认为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先进准”。

美国风湿病学会及欧洲抗风湿联盟早在2010年就在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中纳入了抗CCP抗体。

3. 抗MCV抗体

抗波形蛋白抗体,简称抗MCV抗体,是以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波形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细胞骨架蛋白,主要表达于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等,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液、滑膜细胞内也有发现。

有研究显示,抗MCV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与抗CCP抗体相当,但敏感性高于抗CCP抗体,且骨侵蚀具有更好地预测价值。

因此,抗MCV抗体可以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血清学指标之一,与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可提高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

4. AKA

抗角蛋白抗体,简称AKA,由国外学者于1979首先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发现。由于AKA能与大鼠食管角质层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故命名为抗角蛋白抗体。

现有研究发现,AKA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前若干年便可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出,故被认为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AKA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高达94%,但敏感性低,仅为40%。因此,主要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补充诊断指标。

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抗MCV抗体、AKA,尽管对于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可以形成有效的补充,用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