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老拉肚子,中了这几条你就危险了!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90%的肠癌都是从肠息肉慢慢发展而来。近年来,大家对体检更加重视,内镜技术也日益提高,肠道息肉检出率明显升高。
但大多数肠息肉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经常被人们所忽视,造成很好的健康隐患。那么,如何避免肠道息肉癌变?真确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本期我们就特别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胃肠病医生林海主任,为大家讲一讲“肠道息肉”的癌变预防知识!
小心这5个“癌变预警”!
1.便血/粘液脓血便
便血是肠息肉的常见症状,但有时也提示早期肠癌的可能。当息肉出现癌变时,患者可能便血,血液呈鲜红或暗红色,血量可多可少。如果癌细胞表面黏膜受到破坏,引起继发感染性,坏死组织脱落,癌细胞出现大量渗出性体液,肠癌患者还会出现脓血便或粘液血便。
2.大便变细
排便时出现大便变细的情况(像受到了挤压一样),提示肠息肉可能已经变大或发生了癌变。因为肿瘤如果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会挤占肠腔空间,让粪便受到挤压,无法形成正常形状。
3.肚子痛
腹痛是肠癌的典型表现,初期肿瘤较小时,疼痛位置不确定,可能少有轻微腹部隐痛或胀痛。但当肿瘤变大,就会发展为持续性的疼痛,位置也比较固定。当肿瘤引起肠梗阻时,则会出现阵发痛。
4.排便习惯改变
平时排便习惯很规律,但较近排便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如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存在排便不尽感,便秘腹泻交替进行,则需警惕大肠癌。
5.体重骤降
当息肉癌变时,肿瘤的生长会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此时就会与体内正常细胞争夺养分,从而出现体重骤降。
胃肠病医生林海提示:
早期肠癌便血容易和痔疮相混淆,很多患者因此延误病情。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建议马上就医排查。
从“肠息肉”到“肠癌”有多远?
一位患者,父亲和叔叔都有肠癌病史,自己2前年体检时发现了肠息肉,但没有什么症状,就暂时没有切除。较近却经常出现大便不成形的情况,有时还伴有便血,于是前往医院进行肠镜检查。结果发现结肠有一处息肉已经发生病变,已经有鸡蛋大小,表面十分不平整。患者十分后悔,如果当时就切除掉的话,就不会发生癌变了。
胃肠病医生林海提示:
肠息肉转变为肠癌的过程大约需要5~15年。如果能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就能有效预防肠癌发生。肠癌高发群体,一旦发现患有肠息肉,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应听从医生建议及时切除。
发现肠息肉后要注意哪些事?
医生林海表示:“肠道息肉与饮食、生活习惯关系密切,从饮食起居上上进行改变,对预防肠道息肉复发及癌变十分重要。”
1.调整饮食习惯
肥甘厚味和兴奋性食物会促进肠息肉生长,因此肠息肉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或不吃辛辣、油炸、油腻、兴奋性食品。平时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2.适当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使肠道气血充足,减少粪便停留,保持肠道通畅、洁净,从而使息肉发生率、复发率下降。
3.保持良好的心情
良好的情绪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度,降低交感神经对胃肠蠕动的控制作用,使肠道蠕动速度更快,从而避免便秘,减少肠息肉的发生。
林海:“一定要做好肠镜复查”
胃肠病医生林海忠告患者:“已经发现肠息肉的患者,除了要改善生活习惯外,还要注意定期复查肠镜,防止息肉长大或癌变。即使是肠息肉已经切除的患者,也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可能息肉仍留有残基,同时因生活外环境及遗传等因素还存在,还有复发的可能,仍需要定期做肠镜复查。”
“肠息肉是非常容易复发的一种病。很多患者的息肉会在切除后很快再次长出,这可能是较让息肉患者烦恼的地方。中医药对于预防息肉再生有着很好的,同时有着明显的抗癌作用。一些早期的息肉,甚至只通过中药就会萎缩或消失。”
胃肠病医生林海表示:“中西医结合进行诊断和治疗对患者来说治果更佳。不管肠息肉处在哪个阶段,都建议患者同时采用中医。”
医生介绍:
林海 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主任医师,第四批名老中医李贵教授学术继承人,原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常委等。
◈ 擅长中医治疗肿瘤、脾胃病、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胃癌前病变、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免疫疾病等。
特别提醒:以上科普内容仅供参考,考虑到人体差异,具体病情用药请咨询药师或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