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可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三高”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人群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与之相关的继发动脉硬化疾病变患者明显增加,其中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较为多见,其较常见的症状为小腿和脚发凉,怎么捂都难以捂热。伴随着麻木感,严重的会出现走路时间歇性的疼痛感,明显影响走路,再严重者即使不走路也会出现疼痛。
医生介绍,双下肢的动脉病变可直接影响患者的走路、活动,严重者可出现肢体的坏死甚至需要截肢,早期、系统的治疗可有效避免以上情况出现。他表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经诊断,就要尽早治疗。治疗包括一般常规治疗、药物治疗、腔内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包括戒烟,戒烟可以明显延缓病情的继续加重;合理安排膳食,多食用低盐、低糖、高纤维素和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性食物,如豆类水果、蔬菜等;进行适当的步行锻炼,可增加患肢侧支循环的形成,改善缺血;注意足部护理、保暖,避免肢体受伤。一般治疗还包括主动治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诱发下肢动脉硬化的疾病。
除了按时服用降糖药、降压药和降血脂药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外,对于跛行症状较重的患者,医师还会给患者开一些扩张动脉的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的药物,必要时开一些止痛药。这些药物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疾病的继续发展,改善肢体缺血,缓解疼痛和促使溃疡愈合。
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通过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只有一部分重病患者,如严重跛行影响生活质量,出现“静息痛”,甚至肢体溃疡坏疽的患者需要采取腔内治疗和手术治疗。
腔内治疗也称为介入手术,是指选择人体相对表浅没有病变的血管,如大腿根部的动脉、肘部的动脉等,用特殊的穿刺针穿一个小眼,从这个穿刺眼放入一些特殊的导丝和导管,在x线的监视下,到达病变血管,用特殊的球囊扩张狭窄动脉,然后用特制的金属支架支撑狭窄部位,达到治疗的目的。腔内治疗不是开刀,治疗后只在人体上留下一个穿刺的针眼,对血管以外的任何组织都不造成伤害,患者创伤小、痛苦小、恢复较快。但腔内治疗并不一定适合所有患者,有些病变更加严重的患者仍然需要开刀手术,疏通狭窄的部位,有时需使用自体血管或人造血管“搭桥”,将血液通过新建的“桥”重新输送到病变远端的血管。
无论是腔内治疗还是开刀手术,手术后,依然需要药物治疗,药物起到巩固术后、延缓疾病复发的作用。医生提醒说,伴有“三高”症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要及早去治疗,有效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病人腿上的发凉、麻木、疼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避免肢体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