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疗之——推拿的原理和作用
中医理疗治疗疾病里有很多方法,像推拿、针灸、拔罐、艾灸等等,这些都是通外治的方法除患者的病痛。今天这里我们主要来讲一下中医理疗之推拿治疗的原理和作用。
推拿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它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目的。也就是说:推拿通过“手法”所产生的外力,在病人体表特定的部位和穴位上作功,这种功是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运用各种手法技巧,所作的有用的功,可起到纠正解剖位置时常作用。
推拿的原理
1、纠正解剖位置时常
关节错位、肌腱滑脱等,因有关组织解剖位置失常而致的疾病,均可通过外力直接作用加以纠正,可根据其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2、改变有关的系统内能
通过对失调的系统内能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恢复正常,就能起到主动的治疗作用。如肌肉痉挛者,通过手法使有关肌肉系统内能得到调整,则肌肉痉挛就能得到解除;气滞血瘀者,通过手法使气血系统内能增大,加速气血循行,从而起行气活血的作用,解除因气滞血瘀引起的各种病症。
中医认为损伤后,由于血离经脉,经络受阻,气血流行不通,“不通则痛”。治疗的关键在于“通”,“通则不痛”。推拿手法是通过什么途径达到“通”而使其“不痛”的呢?
推拿的作用
1、舒筋通络
损伤后,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害的软组织,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肌肉的收缩、紧张,直至痉挛便是这一警觉状态的反应,其目的是减少肢体活动,避免损伤部位的牵拉和兴奋,从而减轻疼痛。这是人体自然的保护性反应。推拿消除肌肉紧张,对损伤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组织修复。较敏感的压痛点往往在筋膜、肌肉的起止点,两肌交接或相互交错的部位,筋膜处分布的神经末梢比较丰富。通过对压痛点的治疗,消除了肌肉紧张的病理基础,就为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舒筋通络,可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放松,气血得以畅通,因此可以说是松则通,通则不痛。需要说明:这与盲目地“松松筋骨”不可同日而语。对推拿医生来说,要行之有据,之有理,一举一动恰到好处,方为上工。
2、理筋整复
在软组织损伤部位,通过手指细心触摸,拈捺忖度,从摸得的形态、位置变化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损伤的性质。但需要清楚盲目推拿不但终无裨益,而且有加重断裂、错位等病变之弊。要注意:只有“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3、活血祛瘀
一是促进肢体组织的活动;二是促进气血流动;三是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推拿手法对柔软体腔内的脏器有直接促进和调整其功能活动的作用。
综上所述,祖国医学“通则不痛”的理论,在伤筋的推拿治疗中可具体衍化为“松则通”、“顺则通”、“动则通”三个方面。这三者总合起来可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