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皮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看完有惊喜!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通常在婴儿期发病,1 岁前发病者占 50%,本病呈慢性经过,部分患者病情可迁延至成年。近年来,AD 的患病率不断升高,总体趋势是城市高于农村。本文核心介绍了 AD 的药物治疗。
发病机制
AD 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存在 Th2 介导的免疫学异常和皮肤屏障功能弊端。另外,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过度洗涤、接触感染原和过敏原、以及心理因素均与在 AD 发病中起作用。
临床表现
AD 的好发部位随年龄而发生有规律的演变,在婴儿中好发于面部、躯干和/或四肢伸侧,在儿童中好发于四肢屈侧如腕、踝、肘窝和腘窝,在中好发于双手。尿布区、腹股沟和腋窝通常不发疹。
急性期 AD 表现为红斑、水肿和脱屑,在严重病例中有明显的小水疱、丘疹、渗出和结痂,慢性期改变为苔藓样变和色素异常(见图 1~2)。
图 1 急性期 AD 的临床表现(图片来源:Siegfried EC 等 2015)
图 2 慢性期 AD 的临床表现(图片来源:Siegfried EC 等 2015)
诊断标准
国外学者提出多种 AD 诊断标准,其中,Williams 标准比较符合的临床实践,被原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 版)推荐使用:
主要标准:皮肤瘙痒。
次要标准:①屈侧皮炎湿疹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颈部(10 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
②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在 4 岁以下儿童的一级亲属中有 AD 史);
③近年来全身皮肤干燥史;
④有屈侧湿疹(4 岁以下儿童面颊/前额和四肢伸侧湿疹);
⑤ 2 岁前发病(适用于 4 岁以上患者)。
符合主要标准 和 3 条或以上次要标准即可确诊。
外用药治疗
1. 润肤剂
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和皮肤干燥是 AD 发病的主要环节,需要强调润肤治疗的意义,应足量和经常使用,通常而言,每周需要使用 250 g 软膏。有人推荐富含神经酰胺的润肤剂作为 AD 的基础治疗,保护和恢复皮肤屏障功能。
沐浴有助于清除皮肤污垢和微生物,可每日或隔日一次在 32~42℃ 水温下沐浴 10~15 分钟,浴后擦干皮肤后应立即(3 分钟内)使用保湿润肤剂,例如无香味的凡士林软膏。
2. 外用糖皮质激素
外用糖皮质激素是 AD 的一线治疗,根据强度不同,外用糖皮质激素可分为弱效如氢化可的松乳膏,中效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和曲安奈德乳膏,强效如糠酸莫米松,很好效如卤米松和氯倍他索乳膏。
原则上,初治时应选用强度足够高的制剂(强效或很好效),炎症控制后逐渐过渡到弱、中效制剂。儿童应选择弱中效制剂,或用润肤剂适当稀释乳膏,面部或外位采用弱效激素。肥厚性皮损可封包治疗。在使用润肤剂后 10~15 分钟外涂糖皮质激素软膏有助于提高渗透和减少用量。
3. 钙调磷酸酶控制剂
钙调磷酸酶控制剂包括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两种药物均有较强的消炎作用,而无皮肤萎缩和眼部副作用,所以可用于面部皮损。
吡美莫司用于轻中度 AD,他克莫司用于中重度 AD,儿童建议用于 0.03% 浓度,用 0.1% 浓度。钙调磷酸酶控制剂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或序贯使用。
4. 其他外用药
氧化锌糊剂、黑豆馏油软膏对 AD 有效,生理盐水、1%~3% 硼酸溶液和其他湿敷药物对控制急性期渗出较好,多塞平乳膏具有一定的止痒作用。
系统药物治疗
1. 抗组胺药
对于瘙痒明显或伴有睡眠障碍、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可选用代或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赛庚啶、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以及其他抗过敏和消炎药物如孟鲁司特、酮替芬等。这些药物有助于阻断「瘙痒-搔抓」的恶性循环。
2. 抗菌药物
对于病情严重的 AD 患者,尤其是有渗出或继发细菌感染者,可短期使用抗菌药物如氟氯西林、红霉素控制病情。
3. 糖皮质激素
原则上应尽量避免或少用系统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如用药 7 天,然后在 2~3 周内逐渐减量,但减量或停药不应过快,以防病情反跳。
4. 免疫控制剂
对于症状严重,且其他治疗无效的 AD,可口服、硫唑嘌呤等免疫控制剂治疗,其中起效更快,但需密切监测胃肠道反应等剂量相关性不好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