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东方类风湿专科医院

免费在线咨询

类风湿关节炎症状、检查及诊断标准一览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了解其症状、检查及诊断标准,对早期识别与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一、症状

关节疼痛与肿胀:多为对称性发作,常见于手指、手腕、足趾等小关节,也可累及膝、肘、肩等大关节。疼痛程度不一,初期可为隐痛、胀痛,随病情发展可加剧,且关节常伴有明显肿胀,触摸有温热感,这是由于关节腔内炎症渗出所致。晨僵:早晨起床后,关节出现僵硬、活动受限现象,持续时间一般超过 1 小时。这是因为夜间睡眠时关节活动少,炎症介质积聚,晨起活动后,随着血液循环改善,僵硬感才逐渐缓解。关节畸形:病情进展到中晚期,持续的炎症侵蚀关节软骨、骨质,导致关节结构破坏,可出现手指向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纽扣花样畸形等,严重影响手部精细动作及关节功能。乏力与低热: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体力不支,活动耐力下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 38℃以下,午后或傍晚较为明显,同时可伴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二、检查

1.血液检查

类风湿因子(RF):约 70% - 80% 的 RA 患者血清中 RF 呈阳性,但 RF 并非 RA 特异性指标,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出现阳性,其滴度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对 RA 诊断的特异性较高,尤其是早期 RA,该抗体阳性率可达 60% - 70%,且与疾病的侵蚀性、预后关系密切,抗体阳性患者关节破坏危险相对较高。血沉(ESR)与 C 反应蛋白(CRP):二者均为炎症指标,血沉可反映红细胞沉降速度,CRP 由肝脏合成,在炎症兴奋下迅速升高。RA 发病时,它们通常会超出正常范围,用于评估病情活动度,监测治果。

2.关节影像学检查

X 线:早期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随着病情发展,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破坏、关节畸形等改变逐渐显现,是评估关节结构损伤程度的常用方法,但对早期微小病变不敏感。关节超声:能清晰显示关节滑膜增厚、血流信号增多(提示炎症活跃)、关节腔积液,以及发现早期的尿酸盐结晶或软骨、骨质破坏,具有、实时、可动态观察的优势。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分辨力很好,可准确呈现关节滑膜、软骨、骨髓等细微病变,在 RA 早期诊断、判断疾病进展及评估治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费用相对较高。


三、诊断标准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 2010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 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联合制定的 RA 诊断标准:


至少 1 个关节肿痛,并有滑膜炎的证据(临床、超声或 MRI 证实);同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关节炎,如感染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评分系统:根据受累关节数、血清学指标(RF、CCP 抗体)、急性期反应物(ESR、CRP)、症状持续时间等因素进行评分,总评分≥6 分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该诊断标准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提高了 RA 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一旦确诊,应尽早开展规范治疗,延缓关节破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症状、检查及诊断标准一览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