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为何成了人的死穴值得深思!一起来看看吧
去年,专业天使投资人薛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了一封《告“低头”同胞书》,详细讲述了自己8年前开始玩手机,每天玩4到6个小时,较终导致身体不适,颈椎间盘突出做了长达3小时的手术治疗。随后网上一篇文章《颈椎,成了原人的死穴》,提到不少资讯报道过的真实案例,年轻人突然地铁晕倒浑身无力、司机突发颈椎病导致车祸、高中生颈椎挤压视觉神经视力骤降、老人颈椎挤压椎动脉表现出老年痴呆的症状、49岁银监会主任猝死等,引起人们广泛转发。现在颈椎问题成了全民公敌,对于城市白领一族来说,三四十岁以后颈椎还能不能撑得住,完全成了一个人事业发展的瓶颈。
颈椎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相信大多数人都很难正确回答出来。一个人需要了解颈椎知识时,个启蒙老师往往是理疗推拿师傅或宣传宣传,正规医院的医生也没时间普及知识,人们缺少科学知识的获取渠道,作为一个尊奉传统医学的,人与人之间口口相传的基本都是片面的中医知识,每个人都可以按照中医的说法给出自己的理解,说劳损的、说肾虚的、说湿气重的、说经络堵塞的、说气血不畅的等等,每一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但根因究竟是哪一个,没人能说得清楚。
现代研究表明,因经常低头、姿势不好、工作疲劳的超负荷行为,以及着凉受寒、炎症感染、精神紧张等很多原因,人体肌肉组织会发生劳损的现象,劳损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可简单理解为肌肉细胞破损,肌肉一旦进入劳损状态,会表现为反应延迟、酸疼的现象。劳损后休息三五天可自我恢复,也可以通过热敷等方法加快恢复的速度,破损的肌肉细胞得到修复。既然劳损是可以修复的,为什么颈椎还会越来越严重?
人们用显微镜进一步观察发现,频繁或过度的劳损,会有一部分肌肉细胞因难以修复而凋亡,肌肉组织发生损伤,损伤积累时间长了肌肉收缩力就会出现明显的下降。
颈椎是一个由很多条肌肉将多个椎关节连接而成的结构,这些肌肉不仅要动态维持每个椎关节的相对位置姿势,日常还需要与椎关节一起动态支撑头部的重量。个别肌肉条收缩力一下降,其相应椎关节受力不均,就会累及相邻的椎间盘,进而影响整个颈椎的平衡,颈椎一旦失去平衡,难以支撑整个头部的重量,就更容易发生劳损,从而陷入劳损——失衡——更易劳损——更加失衡的恶性循环之中,随之关节失稳、曲度改变,椎间盘损坏,影响到神经、血管和脊髓以后,问题就源源不断,从颈椎向肩、头、四肢扩散。
从颈椎恶化的整个过程来看,劳损只是一个起因,真确打开潘多拉盒子释放出更多魔鬼的是肌力下降!一旦劳损积累时间长了肌力发生下降颈椎失去平衡,仅仅解决劳损问题根本无法阻止颈椎的持续恶化。就像车轴缺少润滑油发生磨损之后就需要更换车轴的道理一样,只有解决了肌力下降的问题,才能切断恶性循环,避免颈椎失衡、关节失稳等一系列后续症状的发生。为什么说颈椎病治不好?关键难点就在于改善肌力上。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对于改善肌肉力量这一问题,除了主动运动,还没有发现第二种有效的方法。而颈椎位于人体中轴线上,在日常活动中基本得不到运动,其结构非常复杂,可活动范围又非常小,每个骨关节的周围附着了大量细小的肌肉,在运动中控制着关节的位置姿势和稳定性,运动时一旦超出正常的姿势范围和受力限度就容易受伤,增加新的劳损。
人们尝试了很多方法对颈椎进行康复训练,但几乎都无功而返。像颈椎或麦肯基训练动作,和改善胳膊上的肱二头肌道理一样,不借助负力器械,空手做几个动作,改善效果非常有限。一些重力器械非常容易拉伤颈椎,有的人颈椎刚出现问题,健身房锻炼两三个月关节全失稳,有人坚持打羽毛球锻炼颈椎,较后造成胸颈椎侧弯。肌肉劳损后僵硬动不起来,锻炼的时需要其周围正常的肌肉用数倍的力去代替发力,称为肌肉代偿,结果是劳损的肌肉得不到活动,正常的肌肉跟着受伤。因此体育运动主要推荐游泳和一些慢速的全身性运动,比如慢跑、散步、踏步机等出一身汗,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都有利于劳损的恢复。游泳需要每周至少两三次坚持几个月会有较好的效果,而对于都市生活的白领来说,时间上很困难。究竟有没有一种方法,像用哑铃增加负力练习肱二头肌一样,可以随时随地快速改善肌肉力量呢?人们也同样也设计出许多器械来解决这个问题。
使用之后发现,刚开始效果很好,过一段时间后反而更严重了。经过对发力方式研究发现,和空手或重力器械原因一样——椎关节之间细小的肌肉容易受到损伤,原因就在于各个关节发力不均衡,总有肌肉因过度发力或被过度拉伸而受伤!
理想的受力模型是全托式的,用弹力支撑住整个颈椎,每个关节都需要均衡受力,才能保证增加负力的同时,个别关节部位不至于受伤。下面这种设计基本接近理想的受力模型。保证每个关节都均衡受力的同时,通过中间的弹力机构增加锻炼力度,在向后运动并仰头的过程中,颈后侧肌肉实现了均衡收缩运动。学过高中物理应该可以理解,是通过与弧形收缩时产生的向心力进行对抗,增加了附着在弧形椎关节上的肌肉的收缩负力,实现了负力锻炼的效果,同时受到劳损后僵硬的肌肉部分,在外力压制下也跟着运动起来了。这种颈椎锻炼方式2019年获得过发明专利(专利号2016102230045)。
颈椎侧肌肉和胳膊上的肱二头肌本质上没什么区别,虽然达不到用哑铃锻炼胳膊那样大幅度拉伸的锻炼效果,但这一锻炼方式改善速度也非常快。颈椎中期问题每天锻炼三五次,每次三五分钟,两三天之后颈椎侧的肌肉就可以恢复正常的运动能力,消除颈椎僵硬酸疼的现象,继续锻炼下去复发越来越少,如果锻炼的同时能避免过长时间的低头行为,一个月之后就很少复发了,如果可以坚持一个肌肉健身周期(3个月),就可以承受较长时间的低头行为,颈椎基本可以恢复到正常的使用状态。
颈椎早期人群无须刻意锻炼,每周偶尔运动几次,就不需要再担心落枕或酸困劳累了。对于颈椎变直或反弓,特别是有关节滑脱错位、脊髓挤压、椎间孔挤压等问题,锻炼变得困难,运动可能会加剧症状,只能自己去把握以较小力度缓慢适应锻炼,一定要避免不适症状出现,一出现不适就要停下来,完全缓解之后再以更小力度去尝试,如果一两周之后有所进步,就可以一直坚持下去,否则只能等完全恶化后进行手术了。
为什么许多人会快速恶化?前面运动锻炼不当是快速恶化的原因之一,但更多是人们疼痛时常用的一些方法导致的。一个人颈椎早期疲劳酸困,较喜欢去的地方是理疗推拿店,肌肉组织纤维是一个个肌肉细胞构成的,推拿、推拿、敲打、拔罐,在这些重复性外力的揉捏挤压下,必然破坏纤维组织,加剧肌力下降,偶尔一次两次人们还感觉不到这种破坏性,一个月三四次,很快就开始加速恶化了。再就是近几年遍地的中医正骨、美式整脊,矫正关节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实际只是一种深度推拿推拿,因为颈椎不同于四肢,比如崴脚了骨骼错位可以扳回去,但关节失稳只是其周围肌肉松懈,或椎间盘变形后发生了松动失衡,请大师揉搓几天可以矫正复原,椎间盘不是橡皮泥想捏成啥样就成啥样,肌肉也不可能揉戳几下就缩紧了,因此矫正这种说法是完全不可信的。有的人颈椎早期在承受能力还可以的情况下,正骨(推拿)之后得到了恢复,加上人体的自愈能力(人体每天活动肌肉功能也会得到一定的改善),以及纠正了一些错误的颈椎使用方式,颈椎长时间没再出现问题,于是对这种理论坚信不疑,但对于那些做过疗程式治疗的人,一两个月之后就知道这些大师的厉害了。
人们看到的所有方法只限于缓解,并没有治疗的作用,不管如何夸大宣传,颈椎问题是无法通过治疗来解决的。而这些缓解方法除了热敷,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并且缓解程度不一。如膏贴三五次之后缓解作用就很小了,而且次数多了皮肤受不了;各种药物都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或者神经阵痛缓解疼痛,但是因为副作用不适合长期服用;热敷没有伤害但是缓解程度有限;针灸次数多了或者比较粗的小针刀对肌腱都会造成损伤;而牵引是较容易误导人的一种方法,人们常见的牵引是一种坐立式的拉伸颈椎的方法,通过拉伸肌肉和关节组织,可以马上减轻对血管、神经和脊髓的挤压,是一种在症状严重影响到身体行动时的应急措施,但这是一种暴力拉伸且违反人体生理曲线,副作用是巨大的,因此不适合疗程式使用,但现在很多地方都在给人们做疗程式治疗;同样原理市场上还衍生出很多颈托类产品,不管怎样宣传符合生理曲线,结果都是直线推举颈椎,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不可过度推举,严重或术后人群用来支撑住头部重量,可以适度减轻颈椎压力就可以了。
所有缓解方法要么缓解有限,要么就需要伤筋动骨,但使用前述的全托式康复训练器械用于牵引时,可以改进违反生理曲线和暴力拉伸这两个缺点。利用自然重力和弹性曲面支持力的合力实现了对颈椎的曲线拉伸。这种拉伸力较小,但通过对整个颈椎全托式的支撑,颈椎肌肉不再需要发力维持颈椎姿势而得到完全的解放休息,从而实现了快速且有效的缓解,效果远比推拿正骨有效,但代价却非常小。
这种方法由于存在对肌肉的拉伸作用,同样也不应该长期频繁使用,仅在疼痛时用于缓解即可。另外如果颈椎变直或反弓,特别是有关节滑脱错位、脊髓挤压、椎间孔挤压等问题,这种牵引也可能会引起不适,就无法用这种方式来缓解疼痛了。
从上述可以看出,人们日常常用的缓解方法,可用的没多少,大多数有效缓解的方法,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量年轻人不到三十岁,就到了严重恶化的程度。索性什么都不去做,就靠简单的睡觉休息或者热敷,也不至于恶化这么快!
读完本文,你可以总结出一个颈椎改善的方法,人们所能做到的是,少低头多运动,想要颈椎好,均衡锻炼不可少!疼痛来了不要慌,识别危险很重要!
- 为什么颈椎疼痛会引起头疼等症状怎么办看完你就明白
- 颈椎病还有这么多的症状!你知道吗 生活中,不
- 颈椎酸痛…试试这6个好办法!日常生活够用了!
- 颈椎病只是脖子痛没那么简单!严重的颈椎病真的会瘫
- 女子过度玩手机 引发颈椎病 一起来看看
- 颈椎疼痛头晕眼花木瓜加陈皮,颈椎病肩周炎都逃走了
- 十个人九个有颈椎病,每天五分钟,坚持半个月,缓解
- 颈椎病真的能治好吗80%的人都理解错了!
- 颈椎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五个信号别忽视,是颈椎在给
- 颈椎病夜晚睡觉该不该枕枕头,医生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