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人工晶体的问世,给白内障患者带来了福音。
人眼如一台照相机,当其中的镜头混浊了,不透光了,就叫做白内障。白内障手术就是把这个坏掉的镜头用超声乳化吸出,再向眼内植入一个人造的晶体替代天然晶体的功能,就是人工晶体。植入眼内的人工晶体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一般不再取出,一直陪伴您一生,所以很多患者对于人工晶体的选择显得十分慎重。
目前,人工晶体的材料及设计发展很快。一些新材料、新设计的晶体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折叠人工晶体、蓝光滤过型人工晶体、肝素处理人工晶体、多焦人工晶体等新型人工晶体的问世,给白内障患者带来了福音。
01 硬性与软性(可折叠、推注型)人工晶体的区别
硬性人工晶体的制作材料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应用于临床的时间很长,其临床效果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费用便宜,但植入时的手术切口较大,一般在6毫米左右。
软性人工晶体也称为可折叠人工晶体,其制作材料有丙烯酸酯(特殊塑料材料)和硅胶两种。植入时的切口小,一般在2-3毫米,不需缝合,术后视力恢复较快,但费用相对较高。目前大城市的超声乳化手术都采用软性(可折叠)人工晶体。
02 晶体表面设计不同:球面与非球面
非球面视觉成像效果优于球面,其原因简单来说,就是光线透过球面透镜时无法汇聚到一个点上,造成中央视力和周边视力出现“像差”。非球面晶体能够很好地克服像差问题,无论白天还是夜间,都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03 单焦点与屈光人工晶体
单焦点人工晶体,顾名思义只有一个焦点,因此,植入后眼睛只能看清楚一个距离的物体,手术后仍需要配戴近视眼镜或老花镜。而屈光人工晶体含有远中近三个焦点,同时满足看近、看中、看远的需求,治疗白内障的同时,摆脱近视眼、老花眼的困扰。无论看书、看手机、用电脑、购物、做家务、外出旅游等,都无需再戴眼镜。
04 散光型人工晶体
以美国Alcon公司的Toric散光型人工晶体为代表,在球面屈光力的基础上加入散光(柱镜),手术时,把散光型人工晶体的轴位置于病人角膜散光的轴位,从而在摘除白内障植入人工晶体的同时矫正角膜缘性散光。
白内障患者选择哪种人工晶体更合适,需经过术前详细检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视觉质量的要求以及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是否要留近视?
如果您对之前的问题心中已然有了答案,那下来就得考虑要植入多少度的晶体了。因为这才是影响术后屈光度和视物效果的直接因素。
其实,很多患者心中都有疑惑:既然做了手术,不就希望手术之后看东西清晰吗,为什么要故意留下“近视”?就算原有近视,这次也一并解决了不就行了?
非也,这是因为人工晶体并不能随意调节。对于很多老人家,平时不经常看书或看手机,对近距离视物没有太高要求,所以医生也会建议不留近视,怎么正视怎么来。由于被固定在这个位置,就相当于老花眼了。当患者需要看近距离的东西的时候,就得带一个200-300度的老花镜;有些医生会保留低度近视(100度),这样一来,看远虽稍欠清晰,但这么低度也不会对生活造成干扰,而看近时戴一个度数很低的老花镜(100-200度)就舒服多了。
但有些年轻的白内障患者还要学习和工作,近距离作业是常态,这时候医生可能就会建议保留多一点近视(300度),这样一来,看书看电脑就非常方便,但是看远的时候就模糊了,这时候就得戴一个近视眼镜了。
正视和近视并不是对立的状态,而是相互延续的;戴镜与否也不是对立的,而眼镜度数也有深浅。术后一段时间后,等眼部结构恢复稳定,再进行验光,这时候再较终确定要带多少度的眼镜。
白内障手术要掌握好时机,因为白内障有个发展的过程:初期、膨胀期、成熟期和过熟期。很多患者在白内障初期时觉得手术不是很必要,因为那个时期视力受影不大,未影响生活。但是到了过熟期,白内障可能进一步引起眼压升高,无菌性眼内炎、青光眼等,甚至导致不可挽救的视力丧失,大大增加手术作的难度,影响术后恢复。医生提醒:一旦确诊白内障,需要及早看病治疗,定期复查,及时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