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的胎记怎么辨别,需不需要治疗
胎记一般可分为色素型及血管型,常见的色素型包括太田痣、先天性色素痣、咖啡斑等;血管型则包括鲜红斑痣、草莓样血管瘤等。胎记可以在出生时发现,也可能在出生几个月后才逐渐发病。新生儿的胎记发生率约为10%,可以说是非常普遍,大部分的胎记只是影响美观,不需要特别处理。但是有些胎记会合并身体器官的异常,甚至有恶性变化的可能,需要主动治疗。
这么多种形形胎记,到底怎么辨别,需不需要治疗,怎么有效治疗,今天我们一起看颜色分类,走进胎记科普贴!
科普时间TIME
◆◆青胎记代表——太田痣◆◆
太田痣又称上腭部褐青色痣、眼皮肤黑素细胞增生病,是太田于1938年初次描述的一种波及巩膜及同侧面部沿三叉神经眼支、上颌支走行部位的灰蓝色斑片损害,好发于有色人种,如东方人及黑人。女性多见。发病年龄在婴儿期及青春期有两个峰段,其中1岁以内发病占61.35%。
位置:眶周,颞部,鼻部,前额,颧骨
特点:色素细胞位于真皮层,皮损为淡青色、灰蓝色、褐青色至蓝黑色的斑片或斑点,斑片中央色深,边缘渐变淡,偶尔色素斑的某些区域可隆起甚至发生粟粒到绿豆大小的小结节。
治疗建议:针对太田痣的色素细胞,利用755紫翠宝石激光或蜂巢皮秒激光进行治疗,效果较为确切,经过多次治疗,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治果。
◆◆红胎记代表——鲜红斑痣◆◆
鲜红斑痣又称葡萄酒样痣或毛细血管扩张痣,损害初起为大小不一或数个淡红、暗红或紫红色斑片,呈不规则形,边界清楚,不高出皮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压之部分或完全褪色,表面平滑。随着年龄增长,颜色加深变红,变紫,65%的患者的病灶将逐渐扩张,在40岁前可增厚,出现结节,于创伤后易于出血。
位置:好发于面、颈和头皮,大多为单侧性,偶为双侧性,有时累及黏膜。
特点:大小不一或数个淡红、暗红或紫红色斑片,呈不规则形,边界清楚,不高出皮面,随着年龄增长,颜色加深变红,变紫,65%的患者的病灶将逐渐扩张,在40岁前可增厚,出现结节,于创伤后易于出血。
治疗建议:利用脉冲染料激光,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使血管内皮凝固坏死,或使血管瞬间破裂,从而被吞噬系统吸收,随淋巴循环排出体外,治果较为有效。
◆◆褐色胎记代表——咖啡斑◆◆
咖啡斑又称咖啡牛奶斑,颜色类似咖啡与牛奶混合后的颜色,是较为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10%~20%正常人群可在出生时见到单个咖啡斑。咖啡斑色泽自浅褐色、棕褐色至暗褐色,但每一片的颜色相同且十分均匀,深浅不受日晒的影响,大小自数毫米至数十厘米,边界清晰,表面皮肤质地正常。
位置:多见于躯干部,可单发或多发,不会自行消退。
特点:数毫米至数十厘米大小不同的浅褐色、棕褐色至暗褐斑,圆形、卵圆形或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表面光滑。
治疗建议:利用755宝石激光或皮秒激光针对色素进行治疗,但咖啡斑不稳定,有复发可能。
◆◆黑胎记代表——黑毛痣◆◆
黑毛痣是色素痣的一种类型,色素痣又称痣细胞瘤,由于形态大小不一又各有名称,如“斑痣”、“黑毛痣”、“兽皮样痣”、“巨痣”等。是由痣细胞在局部聚合而形成的良性肿瘤。大部分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能与紫外线照射有关。
位置:黑色素痣覆盖整个头皮、肩部、肢体或躯干大部分
特点:颜色也比较深,多数患者颜色表现为棕黑色或黑色,有浸润感,高出皮面,表面有小结节或呈疣状增生,常有粗而黑的毛发。
治疗建议:一般需要整形外科手术治疗。在黑毛痣邻近的正常皮肤下植入扩张器,皮肤扩张后将黑毛痣完整切除。手术后1-3个月疤痕就不太明显,通常一年以后疤痕几乎不可见,是目前治疗大面积黑毛痣靠谱且经济适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