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同源需调理,肾合能量来帮忙,疏肝解郁改善好睡眠!
肝脏,这一内脏中的“勤劳模范”,不仅是身体内部较大的排毒站,还肩负着合成、分解及储备物质的重任,同时维持着免疫与凝血等关键功能。尽管肝脏默默付出,鲜少以疼痛抱怨,但它其实颇为脆弱,某些伤害一旦造成,便是无法挽回的。
为何近期总感到情绪莫名低落?
为何变得易怒,常因小事而动怒?
就连一向温顺的孩子也开始闹别扭、使小性儿……
在关注呼吸与消化系统的同时,养生还需重视健脾去湿,疏肝以降火。情绪的波动往往与肝气郁结有关,这会导致气血循环受阻,进而扰乱全身气血平衡,影响其他脏器的健康。
一、肝不言,如何知其病?
肝脏主宰疏泄与藏血,对气机的升降与血液的流畅至关重要。肝气顺畅,则身体轻盈、精神饱满;一旦肝气受损,人便容易感到疲倦、眼睛干涩等不适。
因此,养生的首要任务是让肝脏得以“休憩”。过度的劳累会严重消耗气血,直接妨碍肝脏的藏血功能,具体表现为:
1两胁下痛
“肋”指的是腋下至腰部的区域,两肋的疼痛多因肝气郁结;严重时可牵扯至小腹疼痛,因为肝经同样穿越小腹。
2视力模糊
肝开窍于目,若平时视力正常,突然视力模糊,应考虑肝血是否充足。
肝经上联头目、耳朵与胸胁,若眼睛布满红血丝,并伴随眼干、头晕脑胀、耳鸣、胸胁胀痛等症状,可能是生活不规律、情绪压抑,或烟酒无度引发的肝火旺盛。
3口苦
口苦是味觉异常的一种,还有口甜、口臭、口酸、口咸等,均属味觉异常范畴。
肝胆相照,若口中持续有苦味,并伴有口干、两肋胀痛、小便短黄等症状,这多是肝胆湿热的表现。
4面尘脱色,如蒙土状
“面色晦暗”也可理解为类似贫血的“失色”;“如蒙尘垢”,即面部失去光泽,仿佛覆盖着一层尘土。若这两种症状并现,很可能是肝血亏虚的征兆。
除了上述典型症状,诸如风动、震颤、胸闷呕吐等,也与肝脏息息相关。那么,如何正确养肝?怎样的饮食更利于肝脏健康?
养生需辨证施治,不可盲目跟风,遵循四季变换的规律,方能取得较佳效果。
二、疏肝解郁小技巧
很多人视眼干、记忆力减退、失眠、易怒为小事,但若不及时调理,小病变大病的例子屡见不鲜。
当你情绪低落、脾气暴躁时,不妨尝试以下方法,以避免肝气郁结,防止肝火过盛:
1拨动心包经
伸开左手臂,用右手在左腋窝中央找到一根大筋,这便是心包经。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来回拨动,直到疼痛感减轻。右侧同样作。
坚持此动作,不仅能改善睡眠,还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减轻胸闷、憋气、心慌等不适。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应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天人合一。当生命的节奏与大自然的节拍相协调,你便能拥有好运,生活顺遂,身心轻松。
2点按膻中穴
元代医家朱丹溪指出,肝主疏泄。肝气升发过度,易导致肝气郁结,引发烦躁、抑郁、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长期坚持按压膻中穴,能有效疏肝解郁。
闲暇时,可用大拇指关节点按、揉压膻中穴,该穴位于胸骨正中、两连线的中点。初按可能稍感疼痛,随着持续按压,疼痛会逐渐减轻。
三、一个中成药,肝肾同补效果好
肾阳为诸阳专业,俗话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因此,名老中医给大家推荐一个补充肾阳的中药处方:纯中药萃取,无任何副作用的院内专方制剂——肾合胶囊。
经审批,药监局备案后上市。用于治疗人们肾精亏虚、肾阳亏虚、肾气不足、气血不足等引起的各种症状。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将病证有机结合,实现多靶点、多方位滋补精气血、调节代谢的综合治果。经过多年临床验证,确切稳定。
肾合胶囊采用了8年以上的纯道地药材,且运用现代化高科技准确提纯,加工成胶囊。由多位名老中医18年临床验证,只为确保患者治病的效果。不伤身体不伤肾,有效解决人们“补肾伤肝、泻肝伤肾”的健康问题。
如果想了解更多内容请扫码二维码咨询中方中医院,或直接联系电话:18510094953(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