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气逼人,肾合能量固根本,养阴温阳御寒侵
冬至,是北半球昼较短、夜较长的一天。中医阴阳五行理论认为,昼为阳,夜为阴,冬至这一天,是阴阳之间的消长转化的关键节点。
冬至一阳生,意味着在弥漫寒意的整个冬季中,代表着新生和希望的阳气在蛰伏、酝酿,为来年春天突破寒冷的地壳,温暖田野的地底、山间的缝隙和冰冻的河堤做准备。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夜较长的时候,意味着阴已经走到尽头,阳气则从这一天开始生发,所以古人说“冬至一阳生”。
自古以来,冬至这一天,人们有互相拜贺的习俗,因此冬至又被称为“贺冬节”。
冬至补肾防肺热
冬至这一天,首先要注意补肾,肾在五行属水,在五季应冬,所以冬至时节补肾非常重要,也是补肾的好时节。
中医理论认为,肾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代谢等功能,被称为“先天之本”。肾精亏损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冬季气候寒冷,肾虚者很容易出现喘证,以及生长发育迟缓、衰老加速等问题。
补肾要分清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
肾阳虚:怕冷、足凉或四肢凉、小便清长。可吃些羊肉、鹿肉、韭菜等温肾的食物。
肾阴虚:一般手脚心都比较热,甚至发烫,出汗甚至是盗汗,口渴。饮食应以“清补”为主,可适当吃些如瘦猪肉、鸭肉、黑豆、绿豆、冬瓜、桑葚、山药、海蜇等食物。尽量少吃辛辣的、性偏温热的食物。
防肺热
冬季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季节,尤其是儿童、老人等免疫力低下人群需要尤其注意。此时,多数“先天不足”人群会出现“子病及母”的情况,引起肺金疾病加重,如患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后引起咳喘加重。所以在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时期大家需要注意卫生、戴口罩、防寒保暖等。
冬至“补阴”养夏病
依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对“能夏不能冬”的阳虚阴盛体质者,在夏天用温热的药培补阳气,冬天就不容易发病,这就是中医常说的“冬病夏治”。
对“能冬不能夏”的阴虚阳亢体质者,在冬天用凉润之品补充其,夏天就不容易发病,则是“夏病冬养”的方法。一些春、夏季易发的疾病,如哮喘,如果通过中药膏方在冬季将身体调养好,来年就不易发作,这就是“冬令进补,来春打虎”。
有些人在冬日由于阳气内敛,难以充达四肢末端,所以会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特别是女性阳气本虚者,新陈代谢相对较慢,四肢冰凉的症状更加明显。晚上入睡前,可以使用中药泡脚,以达到温经散寒的目的。
中药泡脚方
【】生姜约10片,花椒约20粒
【用法】将生姜、花椒放入桶内,加入1000毫升开水,待水温降至42摄氏度左右时(根据个人耐受情况可上下浮动),将双脚浸入水中。每天一次,每次浸泡20~30分钟。
【功效】温经散寒,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感冒。
【注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人群及老年人在泡脚时,一旦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泡脚。
如果想了解更多内容请扫码二维码咨询中方中医院,或直接联系电话:18510094953(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