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崇文中方中医医院

免费在线咨询

冬至后阴寒之气非常重,用好中医这个妙方!温阳暖身、固护正气、远离虚弱

冬至过后,原各地气候都将进入一个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和「数九寒天」。

随着寒潮来临,就连岭南地区也都进入低温状态,同时也迎来了冬季关节炎、「老寒腿」发作的高峰期,关节麻木不仁,红肿酸痛等迁延难愈。

对于老年人或者素体虚寒之人往往会造成困扰,严重者甚至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因此在寒潮侵袭期间,利用中医中药做好温阳暖身的准备有着重要的意义。
冬至后阴寒之气非常重,用好中医这个妙方!温阳暖身、固护正气、远离虚弱

痹证有哪些特点


民间所谓「老寒腿」,属中医学「痹证」中「膝痹」、「骨痹」、「筋痹」范畴,其与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既往长期劳作及外感风寒湿邪有关。
冬至后阴寒之气非常重,用好中医这个妙方!温阳暖身、固护正气、远离虚弱
尤其与寒邪为关系密切,中医认为,寒邪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寒冷则伤阳。阳气为寒邪所损伤或遏制,则四肢百骸失于温煦,凝滞则易使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甚或凝结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收引则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认为「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张氏医通》云:「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

人至中年,身体渐衰,肾精不足、肝血亏虚,渐至筋骨失养,经络空虚。尤其在隆冬腊月,此时风寒湿邪乘虚侵入人体,瘀阻于关节周围经络,进而发生本病。长期劳损及创伤对筋骨造成直接损伤,导致局部气滞血瘀,筋脉痹阻。
冬至后阴寒之气非常重,用好中医这个妙方!温阳暖身、固护正气、远离虚弱
从文献研究可以看出,现代医家对于症因的认识基本一致,即为本虚标实之症;本虚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风寒湿、瘀、痰之邪为标。
冬至后阴寒之气非常重,用好中医这个妙方!温阳暖身、固护正气、远离虚弱

向内调理重在温命门之阳


对于老年人群,其实往往有充足的保暖御寒经验,但在隆冬季节,仍然会反复发作老寒腿,究其根源,在于命门之火虚衰

《景岳全书·传忠录》载:「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通常认为膝痹发生的始要因素是命门火衰,全身阳气不足,邪气才有可乘之机,而关节又为「八虚」之处,邪气容易停留于此。

《黄帝内经·太素·刺法》载:「八虚者,两肘、两腋、两髀、两腘。」《灵枢·邪客》篇载:「人有八虚,各何以候?……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也。」
冬至后阴寒之气非常重,用好中医这个妙方!温阳暖身、固护正气、远离虚弱
人体各关节之处气血容易阻滞不通,影响人体阳气运行,阳气不能到达该处则阳虚。

由于膝关节是除踝关节外身体负重很大的关节,也是负重大关节中尤为灵活的,也必然是「八虚」中容易出现劳损的。因此,膝关节易气血流滞不通,人体之阳气不能经此,以阳气虚为主。

基于上述理论,对于老年人群而言,膝关节老寒腿的调理重在温阳,温阳则命门火不衰,而命门所藏元阴、元阳为人体、阳气的根源,只有命门火旺,五脏阳气皆可旺,五脏功能协调,有利于防御和抗邪外出。
冬至后阴寒之气非常重,用好中医这个妙方!温阳暖身、固护正气、远离虚弱
可用中药专方肾合胶囊,主治肾阳不足、寒湿瘀滞。方中熟地黄、淫羊藿、肉桂和人参为君药,温阳益髓,补益肝肾,体现肾合胶囊「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思想;五味子、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山茱萸、杜仲、益智仁为臣药,助君药滋补及温阳之力。

另外痹病为素体肝肾真气虚衰,又遇冬季寒盛复感三邪,寒袭入内,损及肝肾,邪入机体还会发生「从化」反应,所以当以温补命门之火为主,同时配合辅以散体内风、湿等处理。
冬至后阴寒之气非常重,用好中医这个妙方!温阳暖身、固护正气、远离虚弱

向外调理重在揪出寒气


寒邪入侵人体,与季节及日常生活起居相关,夏季受累于寒邪者,大多因暑月喜好冷饮,导致寒邪直中,而冬季由于寒邪凝重,人体感受寒邪,特别是四肢关节受累,多由体表侵入,且累及的往往是四肢关节等口服物难以触及的区域。

因此这种情况也可以使用中医向外调理法起到揪出体内寒气的目的。常用之法有:

火针: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早在《灵枢·官针》中就记有「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是专门针对寒邪侵犯关节的一种中医法。
冬至后阴寒之气非常重,用好中医这个妙方!温阳暖身、固护正气、远离虚弱
取穴为阳陵泉穴、阿是穴、鹤顶穴、血海穴、内外膝眼、足三里穴。

阿是穴为疼痛反应点,刺针该穴可加快膝关节血液循环;刺针内外膝眼可发挥揪出体内寒气、烘干风湿的作用;刺针足三里穴则可充盈气血;刺针阳陵泉穴可舒缓、放松筋骨;联合刺针鹤顶穴等多个穴位能够尽快发挥捂住疼痛、揪出寒湿等作用。

中药熏洗:中药汤剂熏洗能在关节局部形成温热效应,利于局部血液和关节液的分泌与周转,对缓解肌肉痉挛等有着十分主动的意义。

常用于老寒腿关节熏洗的方剂是独活寄生汤,作为「祛止补益」法的代表方,方中选用独活、细辛、防风、秦艽、桂心,对于本虚标实杂至合而成痹之证,能呈宣痹、捂住疼痛之用;此外肝肾虚损,气血不足,卫外不固,则可选用桑寄生、牛膝、杜仲。(中医调理,需辨证论治,不可随意取用,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艾灸:通过艾灸的方法兴奋“穴位”,可以疏通经络,激发经气,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常用补肾穴位如下:
冬至后阴寒之气非常重,用好中医这个妙方!温阳暖身、固护正气、远离虚弱
肾俞穴:肾俞是肾的背俞穴,常艾灸它可调补肾气。
冬至后阴寒之气非常重,用好中医这个妙方!温阳暖身、固护正气、远离虚弱
关元穴:关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丹田,是人体真气、元气生发的地方,常灸大有裨益。
冬至后阴寒之气非常重,用好中医这个妙方!温阳暖身、固护正气、远离虚弱
气海穴:气海和关元穴在人体下腹部,共同保护着生殖系统。下腹部是女性子宫、男性精囊藏身之处,都是很其重要部位,因此此穴必灸。
冬至后阴寒之气非常重,用好中医这个妙方!温阳暖身、固护正气、远离虚弱
三阴交:对女性来说,三阴交穴尤其重要。它是妇科病的“灵丹妙药”,是肝、脾、肾三经的交汇处,女人可常灸。
冬至后阴寒之气非常重,用好中医这个妙方!温阳暖身、固护正气、远离虚弱
太溪穴:艾灸太溪可调理肾脏相关疾病,也可以根据其反应变化来推知肾脏功能。如太溪穴凹陷明显,可能就是肾气虚衰了,根据“陷下则灸之”的调理原则,可通过艾灸太溪穴来补养肾气,平时也可常点按太溪穴。

艾灸作繁琐,有的人可能不愿意花费心思,或由于忙碌无法抽出时间来灸一灸,如果没时间、没精力,那么推荐大家选择这个中药专方:

肾合胶囊:阳从阴生,阴中求阳
冬至后阴寒之气非常重,用好中医这个妙方!温阳暖身、固护正气、远离虚弱
在三九天用肾合胶囊,可平衡阴阳、通经活络、温阳祛寒,更能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纯中药萃取,无任何副作用的院内专方制剂——肾合胶囊


经审批,药监局备案后上市,用于治疗**肾精亏虚、肾阳亏虚、肾气不足、气血不足等引起的各种症状。

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将病证有机结合,实现多靶点、多方位滋补精气血、调节代谢的综合治果。经过多年临床验证,确切稳定。
冬至后阴寒之气非常重,用好中医这个妙方!温阳暖身、固护正气、远离虚弱
其的主要组成由:
淫羊藿、杜仲、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五味子、菟丝子、山药、人参、覆盆子、益智仁、肉桂、车前子。
冬至后阴寒之气非常重,用好中医这个妙方!温阳暖身、固护正气、远离虚弱

这个专方很独特

不少症状甚至用半个月,就会有很明显的改善


肾合胶囊采用了8年以上的纯道地药材,且运用现代化高科技准确提纯,加工成胶囊。由多位名老中医18年临床验证,只为确保患者治病的效果。不伤身体不伤肾,有效解决**“补肾伤肝、泻肝伤肾”的健康问题。
冬至后阴寒之气非常重,用好中医这个妙方!温阳暖身、固护正气、远离虚弱
三大功效:

1、补阳益阴,阴阳双补,固精强肾。针对阳痿、早泄、前列腺炎、遗精、尿频、尿不尽、尿等待;畏寒怕冷、失眠多梦、月经不调;腰痛、耳鸣、脱发等有效。

2、补肾精、肾气,疏理淤堵,肝肾同补,温肾助阳,益气固精。通过多系统、多部位作用于全身,温补、循序渐进唤醒性功能。

3、调理五脏六腑,改善肾气不足。有补火助阳、散寒驱湿、活血通经的作用。数味中药合用引火归元,直入肾经,温补肾阳,使阴阳平衡,从根源处解决病症。

中方中医院微信咨询:zfyy0030(18510090030)
冬至后阴寒之气非常重,用好中医这个妙方!温阳暖身、固护正气、远离虚弱

长按下图二维码,微信咨询医生,添加中医主任,给到治疗方案。

冬至后阴寒之气非常重,用好中医这个妙方!温阳暖身、固护正气、远离虚弱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