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崇文中方中医医院

免费在线咨询

得阳气者生,失阳气者亡——“阴阳平衡”百病消!

得阳气者生,失阳气者亡——“阴阳平衡”百病消!

得阳气者生

失阳气者亡


中医向来就有 :“得阳气者生,失阳气者亡”之说。阳气的确对人的生命十分重要,人体时刻都离不开阳气的支撑和濡养。中医认为,“阳气不足,阴邪内生”“阳气不足百病生!”实际上,日常生活中,人体的阳气稍有不足都是不行的。一个人的阳气不足,就会怕冷、手脚冰凉、精神不振、无精打釆、消化不好、舌大肥胖、脉象沉细等等。总之人体若阳气不足,就会疾病缠身。中医说的“得阳气者生,失阳气者亡”,意思就是说阳气充足的人,气血、津液生化、运化才好,脏腑就能及时得到濡养,功能才会得以正常发挥,抵御病邪的能力就会很强,人就会很健壮。反之,脏腑会失所养,功能变弱,抗病能力变差,人就会生病,阳气一旦被耗尽,人就会死亡。

“阴阳平衡”是现代中医的专业术语,中医以前习惯叫“阴阳中和”,源于《黄帝内经》养生的总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其大意是人类要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随四季的变化而适时增减衣被,并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中和”与儒家的“中庸仁和”、道家的“中道柔和”和佛家的“中观圆和”意思相同,就是不偏不倚,它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精神要义,是传统养生文化的较高准则。

“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病疗病、养生保健的精髓。了解中医的人都很清楚一个概念,那就是“阴阳平衡”。中医治病疗病,主要是通过釆用多种方式方法来调理患者的阴阳,尽其可能地将患者的阴阳调理到理想的“阴阳平衡”状态。

得阳气者生,失阳气者亡——“阴阳平衡”百病消!

何谓“阴阳平衡”?


众所周知,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在整体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认为“阴阳平衡百病不生”,阴阳平衡就是中医整体观的核心。那么,什么是阴阳平衡呢?打个比方说,阴阳就像天平上的两个砝码,一左一右,只要它们的重量相当,天平才稳定,不会发生倾斜。一旦阴阳失调,天平就会向重的一方倾斜,平衡就会被打破。


人体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但也只存在阴、阳两种能量。由于阴阳两种能量的不断变化,因此便有了生、老、病、死的出现。人身上的疾病有成千上万种,有的有名称,有的没有名称。有的是常见病,有的则是疑难杂症。但说一千道一万,它们的病理只有一个,那就是“阴阳失调”。

一般说来,人体阳气足,阴阳平衡就比较好,精神也会很充沛,手脚温暖,身体健康,吃嘛嘛香,睡眠好,不易疲倦。反之,人体若阳气不足,导致阴阳失衡则会体内毒肿瘀积、经脉不通、脏腑受损,人就会运化不好、湿气重、身体发胖、怕冷、精神萎靡、舌头变大、大便多不成形等诸病丛生,各种健康问题就会随之找上门来。实际生活中,阴阳失衡的人,身体一般都会出现以下 8 种现象:

得阳气者生,失阳气者亡——“阴阳平衡”百病消!

1、头晕乏力


阳气不足的人,会总感觉到头晕乏力。这是因为,当人体阳气不足时,身体器官功能会下降,正常的机体运转会受到阻碍,就会导致出现头晕乏力的现象。

2、抵抗力下降,易生病


人如果总是熬夜、缺乏运动,则易导致阳气不足,且抵抗力也易下降,会导致疾病丛生。

3、畏寒怕冷


一般人除非天气突然变冷或穿衣太少时才会感觉到冷。但阳气不足的人,平时也总会畏寒怕冷,即使是在热天(夏天)也会畏寒怕冷。这是因为,阳气不足的人身体虚寒,故畏寒怕冷。

4、脸色苍白,没血色


阳气充足的人,体内气血运行流畅,脸色都红润有光泽,精神好。但若阳气不足的话,脸色就容易变得苍白,没有血色,看上去病怏怏的样子。

得阳气者生,失阳气者亡——“阴阳平衡”百病消!

5、易盗汗


阳气不足的人,一般都肾虚,肾脏功能欠强,身体会比较虚弱,免疫力和抵抗力也会不足,体内的代谢系统也会受影响,易出现盗汗的症状。

6、大便稀薄


一个人的阳气足不足,看看大便的形状就知道了。正常情况下大便排出体外是固定香蕉形状的。这是因为大便是食物残渣被肠道吸收后的产物,肠道会把食物残渣里面的营养物质和水一起吸收走,所以排出的大便才会固定成形。当然,脾胃不好,肠胃受凉引起的大便稀薄,持续一段时间后身体就会自动恢复正常,只有阳气不足的人,才会长年大便稀薄。阳气不足一般都“脾失健运”,易受寒气影响,肠胃不能正常工作,易影响正常的吸收和消化,才导致脾胃失衡,大便不能成形的。

7、胃口不佳


阳气不足的人,脾胃功能较弱,消化能力较差,胃口总是不好,导致食欲不振。

8、吃油腻食物时会呕吐


因为油腻食物里面的脂肪较多,脂肪难消化会增加身体负担,还会兴奋胃,导致阳气不足的人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而且油腻食物在人体内还会产生湿气,易让阳气不足的人,甚至会一看到油腻食物胃就会难受、想吐。(女士怀孕期除外)

得阳气者生,失阳气者亡——“阴阳平衡”百病消!

“阴阳平衡”

健康的较佳状态


人体“阴阳失衡”的主要原因


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一些不好生活习惯,就在不断地耗损自身的阳气,导致疾病缠身。客观地说,人体内的阳气也并非一两天就能虚的,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阳气虚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日常生活中的不好生活习惯与行为,都在悄悄地损耗着阳气。如以下的 7 种行为就较耗损阳气,是人体阳气不足的“罪魁祸首”,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1、熬夜伤阳


机体的阳气白天周流在体表,以保护机体免受外邪侵袭。夜间“阳入于阴”,阳气也需要休整。人若长期熬夜,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娱乐,只要是到了睡觉的时间还没有睡觉,阳气就必定会无怨无悔地循环在体表,于是阴阳不能媾和,阳气得不到阴津的充分濡养,阳在外、阴之使,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无根之气”,阳气的虚弱也就成为必然了。

中医认为人们较佳的睡眠时间为“亥子丑”三个时辰,即当天晚上 9 点至 11 点前入睡到第二天的凌晨 3 点,这几个小时相当于一年中的冬季,冬主收藏,收藏对人的生命而言就是归根,人体归根较主要的方式就是睡眠。

现代人由于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原因,别说晚上 9 点入睡,就是 11 点能睡的人也很少,反而第二天的 1 点左右入睡才是他们的正常睡眠时间。人的阳气当入归而未入,就不叫“因时之序”,而是“非时之序”了。作息非时就不能让阳气归根来复,实际上就是在人为地耗损阳气。

得阳气者生,失阳气者亡——“阴阳平衡”百病消!

2、焦虑伤阳


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上的绩效压力,生活中的房贷车贷和赡养父母长辈与子女抚养教育等,让每个人都无时无刻地感到焦虑不安,唯恐一旦停下就会跟不上社会的脚步,用古人的话说,就是功名利禄的牵扯,使人无法拥有一种“非宁静以致远,非淡泊以明志”的安然状态。但“阳气者,烦劳则张”,所谓张就是往外扩散之意。尤其是晚上阳气应该内收,回归本位,但一烦劳、焦虑,阳气就不能按时顺利归位,这实际上就是在慢慢地耗损自身的阳气。

心理情志的紧张焦虑,正是导致阳气耗损的重要因素。不知各位注意到没有,一个人全身心的、精力高度集中地思考问题,脑力活动之后,身体的疲劳感要远远重于体力劳动,且其恢复的速度也要慢于体力上的消耗,有些类似于“一夜白头”的伤津耗气。

3、生冷寒凉伤阳


很多人习惯于嗜食生冷、寒凉食物、冰镇饮料等,这种习惯会严重损害脾胃阳气,尤其是在夏天,人体阳气外散,但胃肠反而呈虚寒状态,所以经常以生冷食物来解暑,这就犯了“虚虚实实”之误,容易导致脾阳受损。脾阳受损则运化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同时,中医认为“形寒食冷则伤肺”,生冷、寒凉食物还会伤肺,导致肺阳不足,使肺的功能下降。

得阳气者生,失阳气者亡——“阴阳平衡”百病消!

4、久坐伤阳


人若长时间坐着不动,机体气血的运行则相对偏于“静”。阳气本身是一种活跃不息的属性,久坐不动,阳气就失去了它本身应有的动能,时日久了,它自己也以为是偏多了,慢慢地就自己减少了,也会导致身体阳气的不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阳气就像一渠清水,如果没有源流的补充,不出三五天则必定会浑浊不堪,只有源流不断的活水来,才能水渠清澈。由此可见,经常活动、适量的运动与锻炼,才是活跃和补充人体阳气的“源泉”。

5、运动不当伤阳


俗话说“动能生阳,也能耗阳”。人们运动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促进人体气血的流通,适合于阳气尚足但气血不畅的人,但不适合气血大亏的人,因为虚的人阳气固摄功能不足,运动锻炼后阳气耗散,会导致阳气更为虚弱。另外,运动锻炼属于生发,应该是春夏白昼之事,晚上运动锻炼看似弥补了白天的运动不足,其实违反了“生长收藏”之序,也会影响阳气的生发。

得阳气者生,失阳气者亡——“阴阳平衡”百病消!

6、房事不节伤(肾)阳


房事不节会使人的肾精亏虚,精亏则难于固摄阳气,会出现乏力、畏寒、腰冷痛等不好现象。

7、滥用抗生素伤阳


抗生素从中医性味去分折,大多是苦寒的,易导致攻伐阳气。滥用抗生素对人体体质伤害大,尤其是小孩,只要感冒发烧,就用抗生素,对小孩发育成长会很不利。的办法是按中医的思路和方法去调养,扶护阳气,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综上所述,说明阳气的虚损不足,并非一日而就,而是由于人们长期的不好生活习惯造成的。上述 7 个不好的生活习惯,人们在生活中或许难以完全避免,但一定要尽量控制,努力把这些因素对阳气的削弱程度降到较低,同时要配合适当的养阳滋补,及时补充流失的阳气。这样阳气不足的现象也就能慢慢地得以改善。日常生活中,人们要谨防伤阳耗阳损阳和护阳。

得阳气者生,失阳气者亡——“阴阳平衡”百病消!

如何“固本扶阳”,

达到“阴阳平衡”


养阳气就是养寿命!人们若要保护好自身的阳气,固本扶阳、护阳养阳,就一定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千万别太放纵了自己:

1、保持乐观的情绪。古人认为“喜则阳气生”。人的心脏主喜,开心快乐会让人的心阳得到宣发,能畅通心脉。所以平时要多做开心愉悦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面对不愉快的事,要多与人沟通交流,想办法解决,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可使体内阳气充足。

2、作息时间要规律。古人一向倡导作息时间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要做到该工作时好好工作,该休息时就好好休息,按时睡觉,不熬夜,以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

3、尽量避免吃寒凉食物。日常生活中西瓜、冰淇淋、冰镇饮料等都是寒凉食物,人们应尽量少吃或不吃。不要用冷水洗澡洗头。女生不要穿露脐装、露脚踝的衣服。

4、多晒太阳。人真确的健康,是要让阳气充足,四肢温暖,精神矍铄,具备强大的蒸腾气化能力。太阳是万物的助长物,晒太阳可让血管中的血液、淋巴里的水液、经络中的能量处于高温气态的状态,让人充盈饱满起来。晒太阳在中医里被称为“天灸”,是上天在给人们灸。晒太阳的时间因人而易,中青年每次 1~2 个小时,老年人晒半小时左右即可。晒太阳平时要勤晒背部,这是一种较简单、较经济且较为直接的扶阳养阳护阳方式。

5、常运动锻炼。久坐不动,易使阳气伏于体内,得不到升发,人体的气血运行就会失去动力。久而久之,身体就会瘀滞,堵塞血脉,脏腑得不到气血充养,人体各器官功能就会下降,抗病能力就会减弱。

得阳气者生,失阳气者亡——“阴阳平衡”百病消!

中医认为“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这就是说经常运动锻炼,可以激发体内阳气,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脏腑的功能,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若能坚持每天早上 5 点起床做一些补阳的运动锻炼,就能把失去的阳气补回来。

6、不要长时间吹空调。即便是非吹不可时,也不要把空调温度周得太凉,易耗损体内的阳气。

7、少吃西药。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尽量做到能不吃西药就不吃西药,能吃药就不注射,能注射就不输液。这是因为抗生素属于寒性物质,很易耗损体内的阳气。

8、常做善事。古人认为“善能升阳”,这里的善是指行善、语善、视善。

得阳气者生,失阳气者亡——“阴阳平衡”百病消!

人体阳气不足

该如何通过中医中药专方补回来


驱寒补阳中成药

“补阳圣药·肾合胶囊”


补阳圣药·肾合胶囊:肾藏精、肝藏血,用大量人参助山茱、熟地纯阴之药,使阴中有阳,生血生精,肝肾同补。温肾助阳,益气固精。提高肾阳,提高温度,祛寒祛湿,恢复健康。

得阳气者生,失阳气者亡——“阴阳平衡”百病消!

三大功效:

1、补肾气,疏理淤堵,内外双调,温肾助阳,益气固精。纯中药萃取,无任何副作用;通过多靶点、多系统、多部位作用于全身,温补、循循渐进激发,唤醒性功能。

2、补阳益阴,阴阳双补,固精缩尿。针对阳痿、早泄、前列腺炎、遗精、滑精、尿频、尿不尽、尿等待;畏寒怕冷、月经不调等肾气不足引起的各种症状;以及肾气不足引起的肾虚腰痛、肾虚耳鸣、肾虚脱发,失眠多梦等有很好的效果。

3、调理五脏六腑,改善肾气不足。有补火助阳、散寒驱湿、活血通经的作用,适用于肾气不足导致的各种症状。数位中药合用引火归元,直入肾经,温补肾阳,使阴阳平衡

中方中医院微信咨询:zfyy1057

综上所述,努力保持自身的阴阳平衡,对人体十分重要。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阴阳失衡身体就会生病。

免费私密咨询中医医生:

阳痿 | 早泄 | 前列腺炎 | 前列腺增生 | 前列腺钙化 | 时间短 | 尿频 | 尿不尽 | 尿等待 | 夜尿多 | 尿不出 | 勃起不坚 | 中途疲软 | 晨勃少 | 过度 | 四肢无力 | 耳鸣 | 脱发 | 鼻炎 | 失眠 | 怕冷 | 糖尿病 | 胃病 | 大便溏稀 | 四肢无力 | 腰酸背痛 | 肾虚 |

长按下图二维码,中医医生在线坐诊,给到治疗方案。

得阳气者生,失阳气者亡——“阴阳平衡”百病消!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