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的检查
http://www.qm120.com2009-02-09 17:06:29 来源:全民健康网
牙周病是一类具有多种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各异、涉及多数牙齿的疾病。医生不仅要能诊断患者有无牙周病(尤其是牙周炎),而且应对其患病的范围(波及的牙数)、严重程度等作出判断。通过询问全身和局部的病史,进行多项常规检查和辅助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加以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菌斑、牙石的检查
【操作程序及方法】
1.用目测的方法记录菌斑、软垢、牙石、牙面着色的量,可用+、++、卅来加以表示。
2.可用菌斑显示剂辅助检查菌斑量。
3.根据需要和条件,可采用不同的菌斑指数等较为客观的量化指标来描述菌斑的量。
4.有条件者可利用显微镜观察龈下菌斑中细菌的构成。
局部促进因素的检查
检查有无不良的义齿或固定冠、桥,有无邻面充填体的悬突,或不良的正畸矫
治器,修复材料的表面是否光洁,有无错殆、不良习惯、食物嵌塞、解剖异常等(如畸
形舌侧沟、附着龈过窄、系带附着异常等)。
牙龈炎症状况
【操作程序及方法】
1.检查牙龈色泽、形态和质地的变化,用文字描述。
2.用指数记分法如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等量化指标来记录牙 龈的炎症程度。
3.用探诊后牙龈有无出血表示牙龈有无炎症,用钝头牙周探针的尖端,置于 龈缘下约1 mm,轻轻沿龈缘滑动后观察片刻有无出血。若出血,则记录为阳性。
牙周探诊
牙周探诊是对牙周炎患者的最基本检查技术之一。同一患者各个牙齿的牙周 炎病情不同,同一患牙上的各个位点的牙周袋深度亦可不同,通过全口牙周探诊可 以较准确地了解病情。在探测袋深度时,还可通过BOP了解袋内壁的炎症程度、 龈下牙石的多少等。原则上应对每位患者筛查其有无牙周炎,可重点探诊牙齿邻 面,有无牙周袋和探诊后出血;牙周专科检查时,应对每个牙的多个位点进行探查。
【操作程序及方法】
1.应使用钝头带刻度的牙周探针。
2.探针须与牙长轴平行,探针的尖端紧贴牙面,探人袋底后记录从袋底到龈 缘的距离(mm),即探诊深度。探邻面时探针紧靠接触区,尖端可略向邻面中央倾 斜。
3.探查同一牙面较宽的牙周袋时,应提插式移动,以探明不同深度的牙周袋 状况。
4.探诊时支点要放稳,用力不可过大,力量掌握在20~25g。
5.探测牙周附着水平时,必须要找准釉牙骨质界位置,才能测量准确。记录’袋底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即为附着丧失程度;若该牙有牙龈退缩,则附着丧失程 度是只指牙龈退缩的毫米数加上袋底到龈缘的距离。
6.探诊后应记录是否出血,即BOP阳性与否。
【注意事项】
1.在牙龈急性炎症期,患牙的探诊深度会大于实际的袋深,应在急性期过后, 重新探查,获得真实的探诊深度。
2.对于牙龈炎症较重且伴有全身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等,在做全口牙周探诊 前,应视需要服用抗生素。
3.多根牙应探查根分叉处有无牙周袋。
牙松动度测定
【操作程序及方法】
1.用牙科镊夹住前牙的切缘,做唇舌或近远中方向摇动,按1度、2度、3度记 录动度;查后牙时,闭合镊子,将其尖端抵住(牙合)面窝,向颊舌或近远中方向摇动,记录动度。
2.若有根尖周围或牙周组织的急性炎症时,松动度会加大,应在消炎后再次检查,取得准确的记录。
3.检查牙松动的同时,应检查有无牙倾斜或移位。
(牙合)与咬合功能的检查
【操作程序及方法】
1.患者端坐,双眼正视前方,视线与地面平行。
2.教会患者做各种咬合运动,且需重复多次,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
3.按顺序逐次检查(牙合)、(牙合)位、早接触、(牙合)干扰等。
食物嵌塞的检查
【操作程序及方法】
1.检查(牙合)面及边缘嵴的磨损情况,如发育沟是否存在,边缘嵴有无变平,殆面是否已经磨平,颊舌径宽度如何等。
2.邻面接触区情况,如接触区有无增宽,颊舌侧外展隙的宽度是否变小,邻面接触区是否已松离,或有邻面龋存在等。
3.对(牙合)牙有无充填式牙尖或尖锐边缘嵴存在。
4.牙列是否整齐,有无牙松动、移位、缺牙等情况。
5.牙邻接区是否紧密,可用牙线通过邻接区时受阻情况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