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功能性面点
http://www.qm120.com2006-06-22 13:23:52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全民健康
一、功能性面点概说
人类对食品的要求,首先是吃饱,其次是吃好。当这两个要求都得以满足之后,就希望所摄入的食品对自身健康有促进作用,于是出现了功能性食品。现代科学研究认为,食品具有三项功能:一是营养功能,即用来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二是感官功能,以满足人们不同的嗜好和要求;三是生理调节功能。而功能性食品即是指除营养和感官之外,还具有调节生理功能的食品。
依据以上所述,功能性面点可以被定义为“除具有一般面点所具备的营养功能和感官功能(色、香、味、形)外,还具有一般面点所没有的或不强调的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
同时,作为功能性面点还应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由通常面点所使用的材料或成分加工而成,并以通常的形态和方法摄取;应标记有关的调节功能;含有已阐明化学结构的功能因子(或称有效成分);功能因子在面点中稳定存在;经口服摄取有效;安全性高;作为面点为消费者所接受。
据此,添加非面点原料或非面点成分(如各种中草药和药液成分)而加工生产出的面点,不属于功能性面点的范畴。
二、功能性面点与食疗面点、药膳的关系
中国饮食一向有同医疗保健紧密联系的传统,药食同源、医厨相通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
食疗亦称食物疗法,又称饮食疗法,指通过烹制食物以膳食方式来防治疾病、养生保健的方法。具有食疗作用的面点亦称为食疗面点。
药膳是指将中医药物和烹饪原料烹制在一起而形成的菜点。它具有食用和药用的双重作用,即食借药力,药助食威,相辅相成,以充分发挥食物的营养作用和药物的治疗作用,达到营养滋补、保健强身和防病治病的目的。因而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功能性面点与药膳相比较,其根本区别是原料组成不同。药膳是以药物为主,如人参、当归等,其药物的药理功效对人体起作用。而功能性面点采用的原料是食物,同时还包括传统上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原料,如红枣、山楂等。通常的面点原料本身含有生物防御、生物节律调整、防治疾病、恢复健康等功能因素,对生物体具有明显的调整功能。
食疗面点这个通俗称谓从未给出明确和严格的定义。汪福宝等主编的《中国饮食文化辞典》中食疗词目中写道:“食疗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历代行之有效的方剂,一为提供辅助治疗的食饮。”《中国烹饪百科全书》食疗词目中写道:“应用食物保健和治病时,主要有两种情况:①单独用食物制成;②食物加药物后烹制成的食品,习惯称为药膳。”根据以上对食疗的解释,食疗面点包括药膳面点和功能性面点两部分内容。
既然食疗面点包括功能性面点,为什么不用“食疗面点”,而采用“功能性面点”,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食疗面点突出的是“疗”字,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误解,认为食疗面点和药膳面点一样,疗效是添加中草药的结果,而把功能性面点的内容完全忽略掉。其二是受到中医学“药食同源,药食同理,药食同用”的影响,“食疗面点”非常容易混淆食品与药物的本质,把食疗面点理解成加药面点或者是食品与药物的中间产物。食品与药物的本质区别之一体现在是否存在毒副作用,正常摄食的面点绝不能带任何毒副作用,且要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和生理要求;药物则是或多或少地带有毒副作用,正如俗话所说“七分药三分毒”,所以药膳应在医生指导下辨证施膳,因人施膳,食用量也要严格控制。其三是“功能性面点”一词,适合21世纪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现今既要满足人们对食品的心理需要,更要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营养、益智、疗效、保健、延寿是21世纪中国食品和保健食品市场的发展方向。其四是突出了食物原料本身具有的保健功能,明确了保健面点不是药膳面点,更不是药品。
功能性面点具有四种功能,即享受功能、营养功能、保健功能及安全功能。而一般性面点没有保健功能或者说只有很少的保健功能,可达到忽略的程度。面点中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营养功能不等于有保健功能,不同的营养及量的多少,对个体有很大差异性,甚至具有反差性。如高蛋白质、高脂肪的动物性食物,其营养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心血管病和肥胖病人来说,不但没有保健功能,而且会产生副作用。保健功能是指对任何人都具有预防疾病和辅助疗效的功能,如能调节人体内器官机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高血压、血栓、动脉硬化、心血管病、癌症、抗衰老以及有助于病后康复等。总之,保健功能就是指面点具有有益于健康、延年益寿的作用。
功能性食品起源于我国,已为世界各国学者所公认。
食疗面点是中国面点的宝贵遗产之一。《中国面点史》一书写道:“食疗面点中的食药,本身就具有各种疗效,再与面粉配合制成各种面点后,便于人们食用,于不知不觉中治病。食疗面点确实是中国人的一个发明创造。”因此,要努力加以发掘、整理,同时利用现代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优势,发展中国特色的功能性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