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http://www.qm120.com2009-03-24 13:37:45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近期媒体热议的焦点之一,大学生群体面临空前的就业困境与压力。国家部委出台政策进行引导,社会各界也在积极参与,意图解决好这一问题。
近期,深圳某家政公司独辟蹊径,从湖南的一所翻译学校招聘了一批英语专业的女大学生,作为“儿童家教”推荐给一批有需求的雇主家庭。按照该公司的合同要求,大学生们不仅要辅导孩子的日常学习,还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包括洗衣、做饭、收拾屋子等。但是,在媒体的关注下,这种要求遭遇到一些大学生的质疑:“难道‘儿童家教’就是佣人吗?”
大学生群体在就业困难的人群中,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在国家政策的文件中,往往是和农民工、下岗职工等社会地位不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弱势群体并列在一起。这是大学生们遭遇到的一种尴尬的现实困境,因为他们都是接受了系统的大学教育后获得文凭和学位,更有大学英语考级证书和一些专业资格证书,虽然已不再拥有“天之骄子”的特殊地位,但还是“鹤立鸡群”的。社会主流价值对“管理精英”、“创业天才”、“打工皇帝”的宣传和引导,强烈地激发了大学生内心的成就期望。但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现实的尴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致使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惶恐乃至恐惧心理,无法顺利就业,以致成为就业的“钉子户”。如果大学生缺少健康的就业心理支持,任何现实的就业机会都无法解决其过高的就业需求。
[[编辑推荐:不良心理妨碍就业]]
其实,城市家庭要想寻找到满意的特别是高水平的家政服务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现代职场人群的工作特点和家庭现状,对家政服务员在知识层次、工作技能、社会交往等方面有了更高的需求,传统意义上的“保姆”从其名称、内涵到收入待遇,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家政公司就是看准这种社会需求,主观上寻找商业机会,客观上促进大学生就业,以商业操作模式促进“供”、“需”资源的互通融合,力图实现学校、学生、雇主和公司的各方多赢,确实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前期信息沟通不充分,导致大学生对未来“儿童家教”的工作性质及内容模糊不清;对大学生进入工作前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工作尚不到位,致使大学生在面对媒体和大众对其“是否能胜任”的疑问时,传统的观念、意识以及价值标准引发了内心的不平衡。
日前,北京的媒体也有报道,在大学生招聘会的现场,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心理服务深受欢迎。大学生实现就业,需要从改善自身就业观念,提高心理素质做起,也呼唤学校、社会建立对大学生就业的心理支持系统,把大学生就业这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持续地推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