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灵护航 >> 心理锻炼 >> 就业 >> 正文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http://www.qm120.com2006-11-22 11:12:36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关键字:就业

   摘要:就业是大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由于各自家庭环境、社会背景、个人经历、专业基础的差异,个人的就业期望值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本文介绍了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其成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心理调适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心理障碍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毕业生就业正由传统的计划分配向市场调节转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既为广大的大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就业难度日趋增大,给广大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就业心理障碍,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

  一、高校毕业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障碍

    1、矛盾心理:大学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剧烈的心理冲突,因而产生种种矛盾的心态:他们希望自主择业,但又不愿承担风险;渴望竞争,又缺乏竞争的勇气;胸怀远大理想,却不愿正视眼前现实;注重专业能力的发展,但又互相攀比、爱慕虚荣;重事业、重才智的发挥,在实际价值取向上重物质、利益;对自我抱有充足的信心,但在遇到挫折之后,又容易自卑;既崇尚个人奋斗、自我实现,又有较强的依赖感。职业目标上理想和现实的反差,自我认知上自傲与自卑并存,职业选择上独立性和依赖感错位,使得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感到十分迷惘和困惑。

    2、   焦虑心理:大学生就业是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对国家需要、个人意向、有限的供职岗位、多样的工作环境等多元因素组合的职业选择,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是让每一个涉世不深、社会经验缺乏的大学生们最为困惑的难题。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在各种选择和诱惑面前无所适从;或职业期望过高,不切合实际;或希望尽快落实就业单位,急于求成;或幻想无须付出多大的努力就能得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而实际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因此,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普遍出现焦虑和烦躁不安甚至恐惧的心理。

    3、依赖心理: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信心和勇气不足,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依靠自身的努力去赢得竞争、赢得用人单位青睐,而是寄希望于学校,寄希望于地方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寄希望于家庭,或静候学校和地方的安排,或依靠家长去四处奔波,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靠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4、自傲心理:自傲心理在大学生身上反映最为突出。一些大学生或受陈旧观念的影响,以“天之骄子”自居,自认为高人一等,或自我评估过高,过高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在择业过程中,有的大学生好高骛远,自命不凡,眼高手低,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有的则就业期望值过高,择业脱离实际,怕吃苦、讲实惠,不愿到基层和艰苦地区等需要人才的地方工作,择业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5、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也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一些大学生自我评价过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表现在就业过程中,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过于拘谨,缩手缩脚,优柔寡断,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我,从而坐失良机;有的大学生因为学历、成绩、能力、性格方面的某些缺陷和不足而丧失了勇气,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不敢参与就业市场竞争。

    6、挫折心理:生活中有成功就会有失败。而当代大学生由于一直囿于校园,生活经历比较简单,未曾经历过波折,没有经受过挫折的考验,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情绪波动性大,情感较为脆弱,缺乏对待挫折的准备。在就业工作中,他们往往希望一蹴而就,能够顺利就业,害怕失败。一旦受到挫折,往往产生挫折心理,感到失落、悲观失望、自惭形秽,对自己、对未来失去信心,或不思进取、消极等待,或怨天尤人、顾影自怜。

  7、攀比心理:在就业工作中,由于每个人生活的环境、家庭背景以及能力和性格、所碰到的机遇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在择业目标、职业选择上不具有可比性。而青年大学生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引发攀比心理。表现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就是忽视自身特点,对自我缺乏客观正确的分析,不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自己,而是盲目攀比,不屑到基层工作,总想找到一份超过别人十全十美的工作,这种攀比心理使得不少毕业生迟迟不愿签约。

    8、从众心理:大学生正处于人格逐渐完善和成熟的阶段,容易受社会思潮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人云亦云,缺乏个人主见,从众心理较为严重。表现在就业过程中,就是忽视所学专业的特点,过分追求实惠,盲目滑向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就业,追求功利,一味追求所谓的热门单位、热门职业,没有从职业发展与个人前途、国家需要去考虑,求安稳,缺乏积极进取精神,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严重。

  二、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成因

    1、市场经济和社会思潮的影响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在社会转型期,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也在进行不断的调整,人们在不断地构建自己新的价值取向。体现在毕业生择业上,出现了就业观念多元化的趋势。受经济利益驱动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们在就业过程中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地域范围和社会效果,强调自我发展而忽视才智发挥、事业成就、社会需求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嬗变,造成了大学生在择业中各种矛盾心理、攀比心理等不良的就业心态。

    2、就业机制不完善的影响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把就业责任主体从国家变成就业生本人,明确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大学生从被动等待分配转向主动求职择业,提高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他们的普遍欢迎。但由于就业制度改革本身尚处在继续深化之中,就业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与之配套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尚有待于进一步的建立和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就业新机制尚未形成,使毕业生对就业工作产生了担忧和疑虑。加上现在就业市场尚未规范,社会上还存在着不正之风,对就业工作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干扰了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造成了一些大学生心态失衡。

    3、高校教育体制的弊端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弊端也日益凸现出来。由于长期封闭的办学模式,高校原有的专业划分过分狭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过于陈旧,严重影响了毕业生能力和水平,因而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强,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困难。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有淡化和弱化的倾向,没有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以正确引导,导致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倾向。在就业工作中,没能主动适应当前就业的新形势,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转变就业观念,导致部分大学生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的择业心态

  4、大学生自身因素的结构缺陷

  首先,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使得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成才意识和创业意识得到了明显的增强,但是由于教育体制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导致其能力和素质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其次,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全面了解社会,理想往往脱离现实,有时甚至不顾实际条件,择业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第三,由于大学生都属初次就业,对待就业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能在就业压力面前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不能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则产生了各种不健康的心理。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对策

    1、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为毕业生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  

    近年来,我国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建设上取的了可喜的成绩,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已初步建成。为确保毕业生就业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必须继续加强就业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机制,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针对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制定配套的政策和措施,完善就业法规建设,把就业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合理优化配置毕业生资源,保证就业市场公平竞争。要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整顿就业秩序,规范就业行为,纠正就业过程中的无序状态。要进一步增加就业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廉政建设,排除不正之风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干扰,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和就业氛围。

    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大学生们面临的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高等院校要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着力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文化、心理、身体等方面的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3、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校在新形势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更是大学生求职择业的需要。因此,必须继续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强化服务职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指导,择业方法和择业技巧的指导,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主动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面向多种所有制单位就业;要鼓励他们勇敢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主动寻求就业门路,积极创造就业机会,把握就业机会,务实就业。;同时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加强共产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倡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鼓励他们在择业市既要考虑个人成长和才智的发挥,又要考虑国家的需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4、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  

就业心理咨询是针对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遇到的某些心理上的困惑而提供的一种服务,它不仅是就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就业心理指导,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有助于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排除心理危机;有助于他们摆脱困境,走出择业的心理误区;有助于他们客观地认识所面临的困难,树立信心,从而顺利就业。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避免因自负或自卑而造成的挫折和焦虑;要引导大学生正视自我的前提下,正确把握择业期望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选择适合发挥自己才能和施展抱负的职业;要引导毕业生积极参与竞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调整择业心态和择业目标,通过”自主择业”实现自身价值;要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调节个人情绪,正确对待挫折,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有效地排除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避免心理冲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赢得就业市场的竞争

  总而言之,只有通过社会、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帮助大学毕业生消除心理障碍,走出就业误区,顺利就业。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