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恋其实是自恋
http://www.qm120.com2008-10-13 16:04:19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编者按: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恋开始进入许多人的生活。应该说,爱情是人的天性,网络是一种工具。但由于对网络的不正确使用,以及不良的心理,扭曲了人们对网恋的认识。本版推出的4篇文章将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网络,更好地对待自己的感情生活。
尽管“网恋”一词在学术界还有一定的分歧和争议,但在现实生活中早已“深入人心”:即网民通过互联网络谈恋爱。在一个搜索引擎内输入“网恋”一词,各种信息汹涌而来。那么究竟如何理解“网恋”现象呢?笔者认为,今天的虚拟世界中,多数不健康的网恋都是自恋的表现。
这一观点可以从法国思想家拉康的理论中找到依据。雅克·拉康是法国思想家、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镜像阶段”理论。6—18个月大的孩子在镜子前面,刚开始会把镜中的孩子指认为另外一个孩子,这时孩子还无法辨识自己的镜中像。后来,随着长大,孩子认出了自己镜中的形象:“那就是我!”这一刻,孩子心中充满了狂喜。在拉康看来,镜前的孩子在此过程中,包含了双重的错误识别:当他把自己镜中像指认为另一个孩子的时候,是将“自我”指认成“他人”;而当将镜中像认作自己时,他又将光影的幻象当成了真实———混淆了真实与虚构,并由此对自己的镜像开始了终生的迷恋。
拉康进一步认为,形成“镜像阶段”的前提,是匮乏的出现、对匮乏的想像性否认和欲望的产生。人类有一个漫长的婴幼儿期,在此期间孩子无法自主身体,不能整体地感知和把握自己的身体,与外界发生联系惟一的途径是视觉。孩子在镜前举手投足,“牵动”自己的镜中像,获得了一种掌控自我和他人的幻觉———对于一个行为无法自主的孩子来说,那是一份空前的权力。
在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日渐疏离,个人如一叶扁舟,容易迷失在人群的大海。这是一种匮乏出现、而欲望却没减少的状况。互联网络的出现,恰恰提供给人们一面“镜子”,使人们有机会去跟别流,弥补现实的缺憾,随着交流的增加,网友双方的好感也越发强烈,似乎久违了的对自己美好的观感“召之即来”,足不出户就把这种感觉掌控在自己的手中。“爱你就等于爱自己”的状态出现了。对于现代社会的个体而言,这同样是一份空前的权力。
但同时,在网恋的过程中,网民会有一个类似于“镜像阶段”的错误认识:将“网”中之像认为是真实之像、自己喜欢之像,混淆了真实和虚幻的区别。
在相当程度上,网恋就是网民双方沉浸在那种发现自己被接纳,发现自己的“镜中像”的过程。在一般的网恋阶段,网民双方也具有现实恋爱的很多特征,比如深入的沟通和了解、生理上的唤起,以及相互珍惜的责任感等等。这种感情持续一段时间后,就自然想见面了。但就像多数网民经历过的那样,见面往往意味着关系的终结。这是因为,未见面之前双方深深“爱”着自己心目中的那个人,爱着自己建构出来的理想中的他(她),其实,就是爱着自己;见面之后,发现对方不是“自己”了。
综上,笔者认为把网络当成一种相识的工具是可取的,但真正的爱情可能还是要走到传统的“老路”上。
网恋,慢慢毁了婚姻
北师大发展心理所博士 邢淑芬
“我真的不知所措,满脑子是他,即使是在上班的时候,也没有办法不去想他,这到底是为什么啊?我们是通过网络相识、相知,他像风一样来无影、去无踪,在现实生活中也未曾见过他真实的面容,可是他已经深深占据了我的心灵。我在努力控制自己,不要打开电脑,不要上网,可最终还是鬼使神差地打开了,想知道他留下了什么“蛛丝马迹”,哪怕是一点点,心里就踏实了。我还知道他也在牵挂着我。”
这是一个已婚者“网恋”的案例,女主人公是一位有夫之妇,但是依然抵挡不住网络的诱惑,坠入了“网恋”的泥沼。根据上海离婚法律咨询网最新一项统计表明,婚外恋已经成为影响上海市夫妻感情的头号杀手,而“网恋”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婚外恋方式,已占到整个婚外恋的两成。
婚外恋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批评,但是网络的隐蔽性为人们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因而逐渐成为婚外恋的主要途径。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系研究人员认为:“充满竞争的现活使很多人感到枯燥、乏味、压力,拖着满身的疲惫却又无可奈何;琐碎的婚姻生活使夫妻交流的话题越来越少,**都有可能在网上寻找避风港湾。”
有人认为,相比起现实中的婚外恋,网恋危害小得多,属于可以原谅的范畴,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美国心理学家怀斯特贝认为,传统婚姻中的爱应该包括三个主要成分:、亲密和承诺。已婚者的网恋对传统的婚姻观提出了挑战:现实中的婚外恋是对的追求,对承诺的破坏,而网恋似乎是更软性的婚外恋,它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人在家里,心在网上,表面上看,没有破坏对婚姻的承诺,还能找到婚姻中久违的。但网恋使潜伏的婚姻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对婚姻的伤害是长期的。跟其他形式的婚外恋相比,网上婚外恋对婚姻的毒害是慢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