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对象异常
http://www.qm120.com2006-12-01 10:17:09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近年来,随着国门的开放,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加,一度在我国绝迹的 性病又死灰复燃,并迅速蔓延开来。在一些地区,性病已成为皮肤性病科、妇 科、泌尿科的常见病。性病患者作为一组特殊的患病人群,不仅具有躯体方面 的疾病,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产生了一系列特殊的心 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与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影响着性病的 治疗,转归及患者愈后的方式。若处理不当可导致心理障碍,甚至更为 严重的后果。研究这些心理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对策,对当前性病的防治有着重 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大多数性病患者存在以下几种心理问 题。
一、羞耻感 羞耻感的产生有着浓厚的社会文化色彩。由于我国几千年儒家传统文化的影 响,大多数中国人视为万恶之首,而性病多与有关,故性病被视为: “脏病”、“见不得人的病”,性病患者往往羞于以病示人。一般来讲,羞耻 感的轻重程度与地区的开放程度呈反比。沿海开放城市的性病患者羞耻感较 轻,而农村患者的羞耻感则较重。从性别来讲,则女性患者更易产生羞耻感。 由于这种心理的影响,患者最希望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尽快把性病治愈。在 性病早期,某些患者羞于就医,而自查有关书籍,自我诊治,滥施医药,往往 造成病情延误甚至变化,在不得已而去医院就诊时,则羞于启齿,避重就轻, 不肯详述病史,或编造病史。这不利于医生作出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对 此,医生在询问病史时应热情,耐心,并保证为患者保密,切勿居高临下、冷 嘲热讽。使患者能放心地讲述病史、接受检查,以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二、负罪感 性病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疾病。就非性病而言,大多数患者对其陷于疾病状态 是没有责任的(当然有部分例外,如自杀、自伤等)。故社会上对非性病患者 持同情,帮助态度。但对性病患者则不同。目前性病多由不洁所致,患者 对陷于疾病状态是有责任的,一些人因此而产生负罪感,加之患性病后不仅有 躯体不适,而且有异常痛苦的内心体验,使患者产生了后悔心理。这种心理既 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是可使患者从此洁身自好,不再 涉足不洁,有利于性病的防治,消极的一面是若这种心理发展到极端可 致患者走向绝路。笔者曾见到一男性患者因一次酒后而患淋病,患者产生 了强烈的负罪感,深感对不起妻子、孩子、在治疗中曾一度流露出自杀念头。 经耐心开导后放弃这种想法,并发誓以后再也不涉足婚外。
三、恐惧感 恐惧的产生源于以下几方面: (1)对性病本身的恐惧:这种心态的产生来源于对性病的错误认识,就目前的 医疗水平而言,除艾滋病外,大多数性病经过规范治疗,完全可以治愈并且不 留后遗症。但由于社会上某些宣传过分夸大了性病的危害,使一些性病患者视 性病为绝症,担心性病难以治愈,对自身造成严重的永久性损害。未育者担心 造成不育或后代畸形,有些患者则担心影响性功能。 (2)担心性病传染给家人,有些患者不了解性病的传播途径,担心一般的日常 接触会把性病传染给家人,甚至治愈后亦不敢与配偶同房,整日忧心忡忡,不 停地洗手,每天洗外阴。严重的可发生强迫性洗手等心理障碍。 (3)担心单位的领导、同事及亲属、邻居等知道自己的病情而身败名裂。这类 患者多求治于游医:个体诊所,或异地求医。就诊时往往编造假姓名、假地 址、假单位、不利于性病的疫性监测及患者的随访。 恐惧心理导致机体长期处于警觉紧张状态,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不利于性病患 者的康复。还能引起食欲下降、失眠、心因性阳萎等症。针对这种心理,医生 应向患者客观地解释性病对身体的危害,治疗效果及性病的传播途径,并要对 患者的病情保密,帮助患者消除恐惧感,切忌随意夸大其辞,恫吓患者。、
四、悲观绝望心理 有些性病如非淋菌性尿道炎病情较顽固,加之患者往往治疗不及时,用药不适 当,不能完成正规疗程等原因而致病情迁延不愈。尖锐湿疣限于目前的治疗手 段,部分患者治愈后可复发多次。由于性病长期难以根治,给患者造成了沉重 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使一些患者产生了悲观绝望心理,认为性病已无望治 愈而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或放弃治疗,甚至更加放纵自己,可能把性病传染 给更多的人。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求医生钻研医术,提高业务水平,尽可能找 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次要向患者说明病情顽固难愈的原因,使其对病情有全 面的了解,并说服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增加机体抵 抗力,配合治疗,最终战胜疾病。
五、疑病心理 有些人因一次偶然的婚外或用过不洁被褥而怀疑自己患了性病,自我反 复检查外生殖器、把以前未注意的某些结构如珍珠状丘疹、绒毛状小阴 唇,皮肤腺异位等误认为性病。虽经多次检查排除性病后仍将信将疑。有的性 病患者已经治愈,却把一些与性病无关的症状如腰背酸痛、肌肉跳动、包皮龟 头红斑等视为性病症状而认为性病未愈。有些医生因知识所限或为谋财而把一 些非性病症状说成性病,更加重了患者的疑病心理。对这类患者,除耐心解释 外,还可给予安慰剂治疗。安慰剂对某些易受暗示影响的人有较好效果。
六、享乐心理 见于某些屡教不改的者及妇女,这些人受西方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 视传统性道德为桎梏,寡廉鲜耻。或追求性享乐,或追求金钱,视性病如感 冒,虽多次染上性病仍或不止。这些人对目前性病的流行蔓延起到了 推波助澜的作用。对这类患者,重要的不仅是治疗其躯体疾病,而且要说服其 放弃不良方式,故仅靠打针吃药是无济于事的,更要依靠公安机关的收 容教育。
七、被社会遗弃心理 有些性病患者因曾涉足婚外而自觉堕落,无耻,产生自卑心理,把自己 视为“坏人”。加之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性病患者的歧视,性病患者被认为是 道德败坏,下流无耻,不仅领导,同事另眼看待,家人嫌恶,就连某些医生也 对其冷嘲热讽,使患者觉得被社会遗弃,孤独无助。有些人因此而自暴自弃, 甚至走向犯罪道路。作为医生,对性病患者应持理解、同情、帮助的态度,不 能挖苦,歧视。并有责任改变社会对性病患者的歧视,帮助患者走出心理误 区。 目前,性病诊治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医病不医人”的错误倾向,即医生只着眼 于患者的躯体疾病,而忽视了其心理因素及有关的社会因素。这种倾向不能适 应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当前性病的防治 十分不利。现代医学模式认为,疾病不仅发生于器官,细胞上,同样也可引起 人的心理状态的改变;反过来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 也有着重要影响。就性病患者而言,羞耻感、负罪感可使患者改变其不良性行 为方式,有利于性病的控制。过度的恐惧、悲观绝望、疑病心理,被社会遗弃 心理可使患者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甚至导致心理障碍。而享乐心理可使患者 沉湎于危险的方式不能自拨,可致反复发生性病,并在社会上传播性 病。 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说过:“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 病,使某个机体康复,它的目的是使人调整以适应他的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 社会成员。”一个性病患者若只治愈了其躯体疾病,而不解决其心理异常,则 其仍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性病患者,不仅要治疗其躯体疾病,还要研空 其心理特点,了解这些心理特点对治疗、预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帮助其改变 不良心态,更好地适应社会。这就要求医生不仅要有高明的医术,不要掌握心 理学的有关知识,在治疗性病的同时,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施以适 当的心理咨询,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性病患者的心身得到完全的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