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教育心理 >> 小学教育心理 >> 正文

小学生心理压力大想要自杀

http://www.qm120.com2006-12-06 14:41:41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关键字:小学教育心理

  两名小学生在击打沙包以发泄狂躁的情绪。人民中路小学心理咨询室——“快乐小天地”成为学生倾吐心声、打开心结的好去处。

  这个小天地已成为学生们倾吐心声、发泄不良情绪的好去处,也成为老师们打开学生“心结”的一个好空间。

  天蓝色的墙壁、鲜绿的地毯、两个大大的“懒人”沙发斜靠在墙边,最显眼的是,房中间挂了两个长长的沙包,不时有情绪比较激动的学生上前打几拳。这是记者昨日在广州市荔湾区人民中路小学新设的心理咨询室“快乐小天地”见到的一幕。据悉,这个小天地已成为学生们倾吐心声、发泄不良情绪的好去处,也成为老师们打开学生“心结”的一个好空间。
  应对心理障碍 心理咨询从高校深入小学

  据了解,当前,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学业等多方面的压力,使愈来愈多的中小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甚至演变成严重的心理疾病,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致使各种偏激行为偶有发生,诸如:暴力倾向、自杀倾向、青春期精神分裂症、选择性缄默症倾向(部分学生为此而休学)等。针对此类现象,广东省2000年时在全国首创了“广东省心理健康咨询专家指导委员会”,至今培训了上万名持有心理健康咨询上岗证的教师,心理健康咨询活动从高校逐渐深入中小学,甚至幼儿园

  人民中路小学 心理室可供发泄和倾诉

  提起“快乐小天地”,人民中路小学的学生们都知道,“最喜欢哪里的沙袋和沙发,不高兴的话可以打打沙袋出气。”有学生这样说。原来,“快乐小天地”是人民中路小学专设的心理咨询室。

  据该校教导主任高卓林介绍,由于小学时期是孩子人格未定型,非智力品质正在形成时期,该校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一些有行为偏差、单亲、特困、抑郁、暴力倾向的学生,学校专门开设了心理咨询室,老师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快乐小天地”。

  记者在“快乐小天地”看到,3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隔成两个小房间,整体上是舒适、惬意的蓝色和绿调。一个房间铺设鲜绿的地毯,房间中央垂挂了两个长长的墨绿色沙包,该房间主要供情绪激动的学生宣泄。另一个房间铺设了木地板,放了两个大大的“懒人”沙发,绿调,就连窗帘也是浅绿色的。该房间主要用做老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悄悄话”。

  小天地建立起来后,已成为学生们发泄不良情绪的好去处,也成为老师打开学生“心结”的一个好空间。6年级一班的谢老师对此深有体会。该班有个学生因患有小儿多动症伴随暴力倾向,经常出现情绪狂躁现象,在班上捣乱、惹事生非。在该学生情绪激动的时候,谢老师多次尝试将其带到“快乐小天地”打沙包,等学生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谢老师再拉着他去“悄悄话”聊天,这时的学生表现得异常清醒、理智,很痛快地对其不对的行为进行自我检讨。

  广州四中 老师通过QQ与学生交流

  广州四中早在1999年就设立了一个90多平方米的心理咨询室,该咨询室集个别咨询、班级上课、教师办公于一体,还有一个专职的心理教师——知心姐姐。

  记者在该咨询室看到,室内整体上采用浅色调布置,给人感觉既宁静又轻松。咨询室分隔成三个独立间,最大的一个主要用来上心理健康教育课,两边的小房间分别用于咨询面谈和教师办公。据介绍,该校除了心理咨询室外,还在每学年年初分别为初一、高一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最特别的是,学校还利用电话、信箱、上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解答各种心理问题。老师公布QQ号,学生课后上网,借助现代通讯方式和老师沟通,这是目前该校比较多见的一种沟通方式,有老师说,这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三个孩子的烦恼

  李明 寄人篱下的生活令她想自杀

  学生李明(化名)曾是人民中路小学谢老师的学生。在老师眼里,李明是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很好。但有一次谢老师在和李明聊天时,她竟然说,“我真的不想活了,我想自杀”。

  原来,李明的父母因感情不好最终离异了,但两人谁都不肯要李明。她只好和爷爷、奶奶一起住舅舅家。舅舅看她不顺眼,时常找茬骂她和打她。舅舅的儿子也经常欺负她,甚至对她动手动脚。如此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得李明异常压抑。

  谢老师听后非常难受,因为无法和家长沟通,她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挑选了一个漂亮的日记本送给李明,让她将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不快,都写在日记本上,只告诉老师一个人。从此以后,日记本就成了两人之间沟通的主要桥梁。谢老师说,事情过去1年多了,李明已经悄悄地坚强了起来。

  小江 成绩不好使他无法面对父母

  小江(化名)是三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在班上算是中等。其父母均毕业于知名高校,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小江的父母非常看重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每次考试前,父母都会反复问他有没有信心考好,使得他非常紧张。考试结果出来后,往往因达不到预期目标,父母又会在家给他“开会”,或是训斥或是责骂,有时母亲还会哭。后来,班主任发现,原本开朗的不江变得越来越闷闷不乐。

  老师介绍说,小江其实各方面表现都不错,性格开朗,喜欢画画,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只不过比较贪玩,所以学习成绩一直未能靠前。了解了有关原因后,老师找到小江的父母,进行了很好的沟通,先是替家长解压,再替小江解压,而这个过程,或许会十分漫长。

  张晓 厌学的她一进教室门就大哭

  家长张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女儿张晓(化名)刚进一年级时曾出现严重厌学情绪。一开始,孩子早上赖床。这样持续一个星期左右,孩子开始出现哭闹行为。张先生以为这是一个必然经历的阶段,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后,孩子只要一坐进教室,就放声大哭,家长根本不能离开半步。再后来,即使是在家,只要一提上学,孩子都会哭个不停。张先生咨询有关心理专家后才知道,一些孩子因为心智发育得较晚,而天生性格比较内向的,一旦要过集体生活,会有一个很长时间的适应期。对这种孩子,不能采取强硬做法,只能慢慢疏导。

  高主任表示,如今该校在一年级课程中安排了不少游戏课程,这样确保孩子可以在游戏中适应学习生活。

  考不到第一名优秀生提出退学

  华师附中举行“心理节”,大学生给中学生辅导心理知识

  昨天,华师附中举行了主题为“关注心理健康,激发个人潜能”的“学生心理节”。一下课,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玩起了心理测试。据悉,目前华师附中初中各班每周都有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高中心理教育则以讲座的形式开展。

  昨天下午,下课铃一响,华师附中陆续出来活动的同学都聚集到教学楼底层,大堂里摆放的多幅心理咨询户外宣传画,吸引了同学的注意。有的同学认真阅读着心理健康知识,一部分同学挤在美妙的心理趣图前,饶有兴致地考考自己。同学们表示,以前觉得去咨询心理的同学都有心理问题,参加了“心理节”活动后才知道,原来心理学有着广阔的领域。

  华师附中心理研究室罗碧云老师表示,学生中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焦虑和人际交往方面。此次的“心理节”还设置了心理测试服务和现场心理咨询。华师教科院心理系8名优秀的本科心理咨询员,还在现场与同学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谈。

  一位从外地考进华附的学生,是当地前三名。进入华附后,她认为自己仍可以考全班第一。然而,开学初的几次考试,她的成绩都排得较后,这使她难以接受。她把原因均归结为不适应学校管理制度,竟然产生退学的想法。

  在老师的挽留下,她答应给自己一段心理适应期。华师附中心理研究室李之宁老师不断与之联系、沟通,帮助她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在大家的帮助下,该生慢慢放开自己,知道求学应该不断进步,而不要一味求第一。随着认识的加深,她渐渐变得开朗起来。

  编辑点评

  光有“打沙包”是不够的

  情绪激动了,可以找沙包发泄;心里想不开了,可以到“悄悄话”房间找老师诉说。看到小小年纪的学生竟然需要学校为其开设宣泄苦闷的场所,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逼得本该无忧无虑的学生要通过狂打沙包来发泄内心的压抑?又是什么让本该快乐成长的他们背上了过重的心理负担?

  记得美国有部风靡校园的电视剧叫《成长的烦恼》,以搞笑的口吻描写了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烦恼。看来这成长的烦恼是全球的通病。但是总是感觉我们学生的烦恼多少有所不同,很多时候是我们的社会和教育自身给学生加上了一副心理“枷锁”。

  别的不说,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已喊了多时,但直到现在不但不见减少,反倒有愈来愈重之势。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家长需要孩子用考试成绩铺就一条成长的路;教育部门需要学生用考试成绩证明自己的政绩;学校需要用升学率来提高自己的地位……所有这些都衍变成有形与无形的压力加在了学生的身上。我们总是在喊素质教育,但成绩代表一切的衡量标准代替了家长与孩子应有的心灵沟通,代替了老师与学生应有的课外交流。中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本来就比较脆弱,可是其弱小的身躯却要承受太多的期望和太多的禁锢,再加上外界的不理解,总以为现在的小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哪有什么心理负担,这些都让学生背上了心理压力

  学校挂沙包供学生发泄,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姑且抛开这种打沙包到底能不能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不谈,单就这种积极为学生心理减压的做法还是值得肯定的。然而,要想为学生心理减负,光有学校的“快乐小天地”是远远不够的,家长、老师乃至全社会都要为学生心理减压而共同努力。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的文明现代人,如果今后在为学生学业大喊减负的同时,还要为学生的心理大喊减负,那可是教育的一大悲哀。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