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高考心理 >> 考生心理 >> 正文

高考考场酸甜苦辣心理变化

http://www.qm120.com2006-12-05 14:07:23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关键字:考生心理

  编者:上一期我们对“考前心理”做了一番分析,它为端正我们的学习和考试态度有较大的功用,也为我们的考试能顺利进行扫清了障碍。这一期,我们将对坐进考场后的“考时心理”进行分析,不论前边说得多热闹,是骡子是马,咱们还得在考场上见。

  “养兵千日,用于一时”,考前勤奋复习和心理校正都是为了考场上那两三个小时的正常发挥,“考试心理”的主体也在这里。分析我们在考试时的各种心态和胜败得失,有助于我们总结一些有规律的东西,也给我们自己多准备一套获胜的武器。

  一、走进考场,如入无人之境

  纵观每年对高考优胜者的采访报道,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他们都说在考场上感觉特别不错,当时是全身心地融入考试当中,没有特别紧张,有如进入无人之境。作文写得痛快淋漓,数学也做得得心应手,各科都是时间充裕,从容交卷的。

  他们能够这样应付自如,纵横驰骋于考场之上,这不仅仅依赖于他们深厚的知识功底,更有赖于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紧张的气氛里不断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真让人羡慕不已。

  可有些同学在走进考场之前,常常给自己许多的暗示:

  “这次考试很重要,千万不要考砸了。”

  “一定要考好,不然太对不起妈妈……”

  “糟糕,我还没有复习完呢,这次一定完蛋了。”

  “完了,糟了,我开始紧张了,我一定又发挥不出来了……”

  仗还没有打,就先认输了,这样的士兵能指望他发挥多大的能动性?没有自信,就根本不会有取胜的机会。

  所以,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不妨回顾一下,你在考前有多少的“包袱”,扔掉它,你的成绩可以前进一大步呢。你可以在考卷发下来之前就给自己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全身放松的状态下心里默想:

  “我现在精力充沛,思路清晰。”

  “对所学的知识我掌握得相当不错。”

  “这次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进行了充分的复习,我能考出应有的水平。”

  “即使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我也不必惊慌,留到后面慢慢处理。谁也不会得满分,我也用不着争满分。”

  “虽然还有一章没有复习完,但在这一章学习的时候我就掌握得不错,问题不大。”

  这样,你的自信心会大大地增强,就可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考试中。

  带着“被考”的心态走进考场,无论如何都会有点底气不足,因为被别人考,“我”始终是被动的;拥有一份宁静的心境去参加考试,虽不比别人矮一头,但也缺少一种冲动;其实,考试是“谈判”,是主考人与被考人双方的谈判,是在共同知识背景下的相互交流、理解和承认。这样一来,考试对考生来说,就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表现自我的大好时机,“我”可以积极地去准备、主动地去应战,甚至是挑战。带着这样的心态坐在考场上,如同一位大将坐在谈判桌前,考试时无暇顾及后果,而只在意即时的斗智斗勇、寸土必争。有这样的心态,就会有一种士兵上战场时的忘我和冲动。有了这种忘我和冲动,还怕他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吗?

  从现在起,抓住每一次大大小小的考试机会,让自己融入那种环境中,不断排除因难题带来的紧张,做到积极地思考,冷静地分析,不急躁不心烦。日积月累,就能练就考试如入无人之境的心理功夫。

  二、两军交战,勇者胜

  “我的学习成绩挺好的,平时测验都是名列前茅,特别是数学,每次单元测验或月考,我几乎都是第一。可是,每次大考,比如半期或期未考试,我的成绩又都是非常遗憾的,特别明显的是数学,成绩要退后好几名。而且,我发现每次大考,我都会出现生理反应,心跳过速,头冒虚汗,手足发抖甚至冰凉,浑身上下好像被什么东西束缚着,很不自在。”(小军)

  小军所述的现象是“考试焦虑”。心理学有关的研究认为,中学生考试焦虑反应是后天“习得”的,它与早期的经验有关。例如,从上小学开始,每当经历一次考试时,家长都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在班级里,老师总是对成绩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升学更是以考试成绩为硬指标。我们获得了太多的经验,一提到考试,便会条件反射般地紧张起来。说实在的,每个人刚一进入考场,尤其是那些严格、正规、气氛森严的考场,都会有一股紧张的感觉,手心和发际都会冒出汗珠,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如果在通览全部题目后,发现有好几道题自己不会做,这时心中的压力自然会增大,你会有一种焦虑的感觉,会出现大量流汗、心跳加快的状况,这也是正常的。如果这时加上周围同学的暗示作用——他们正在埋头答题,这又增加了你的压力。你一定越想越急,越急则越静不下心来,思绪很乱,更没法答题,有时还可能会表现出手足无措,心绪不宁,甚至是绝望的心情。

  这时你比较好不要拼命催自己,不要拼命地想让自己有个好的思路去解题,因为“欲速则不达”。你可以从调整自己的呼吸开始,从调息达到调心的效果。先深深地吸一口气,再从口中缓缓地呼出来,再吸再呼,连续3次。这样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同时可以利用吸进去和呼出来的空气流动对大脑进行洗涤。然后进一步从正面暗示自己:

  “考试面前人人平等,今天大家都遇上了麻烦。我不会,别人也不一定会。”

  “这个公式想不起来,只是一时卡壳了,过一会儿就会想起来,先做其他的。”

  “这道题实在做不出来也没关系,努力做好其他的题。”

  考场上好似两军交战,不怕输者才会赢。顾虑太多、包袱太重、欲望太大,都是“输”的先决条件。大家都知道,背着包袱打仗,不如轻装上阵来得利落。上场之前就给自己定个指标——考“第一”,这样,别卷了,你要心慌;旁边的同学写字的动静大了点,你也要心慌;一旦遇到卡壳的地方,你更要心慌;就连监考老师在你身边站一下,你都会心慌。就这么两三个小时,怎禁得住你这么一慌二慌三慌?前面我们说了,考试是谈判,考生是与出题人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下相互交流、切磋、妥协,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如果“智”是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已经坐在考场上了,这个“程度”问题也就是大局已定了;而“勇”就是心理素质了,这里边就可能有挖掘的空间。

  像小军这样的考生,只要上场时轻松,就能打赢。所以,首先应该客观地承认自己:

  “我很优秀。”

  “就把我的基本功夫拿出来对阵,没问题。”

  “不就是期未考试吗?我学得好,复习得也不比别人差,不会有问题。”

  三、心怀侥幸,得不偿失

  有些考生出于不同的心理动机,对考试成绩或名次看得较重,在心里没底的情况下,常常寄希望于考场上的“临场发挥”。或“夹带偷看”,或“左顾右盼”,甚至还有“互相帮助”式的“纸条传递”。可以这么说,自从有了考试这种形式,现象就随之出现了。

  现象也是一种心理现象。者首先是想维护自己的自尊,他不想有一个太丢人的分数或名次,他很在乎自己和家人的面子以及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说穿了是一种虚荣心在作祟。可能会因成功而满足虚荣心,心理上得到一时的轻松,可同时会带来更大的影响。首先,这种行为在当时会造成一种紧张心理,在原本就很紧张的考试气氛下,无疑是雪上加霜,更大化地阻碍正常思路;其次,下一次不就觉得是吃大亏了,心理上会不平衡;最终,在获得了对智力评价的满足感的同时却淡薄了对道德品质评价的追求和重视,真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如果被捉,还会发生心理受伤,继而发展成为对考试的恐惧,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的可怕后果。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