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成长心理 >> 怪癖行为 >> 正文

专家学者点评“7个成长话题”

http://www.qm120.com2006-11-16 10:18:32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关键字:怪癖行为

 “这组关注‘未成年人成长大家谈系列报道’,所采写的稿件,在未成年人成长教育中很有代表性,选题很好,反映了在当前社会中,未成年人成长教育中出现的一些突出矛盾和突出问题。”西安市社会科学院、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及相关心理咨询师都对本报“关注未成年人成长大家谈系列报道”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针对每个专题做了点评。

  社科专家:“7个话题”是对家庭社会的新挑战

  点评嘉宾:王国琪

  (陕西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社会科学院青少年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话题之一:学雷锋学奥数谁为先

  专家点评:重视学习莫忘德为先

  学雷锋和学奥数的话题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时间上的冲突,但仔细分析,孩子与家长的意见分歧,反映了家庭教育在智育与德育方面的价值取向问题,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是应以德育为先,还是应以智育为核先,如今,关于德育与智育的问题已成为未成年人教育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重视孩子的学习,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千万不能忽视了对孩子的人格教育,不能漠视德育的培养教育。

  话题之二:女儿偷我百元,只为送我礼物

  专家点评:走出“物欲化”误区学会示爱

  小孩偷妈钱给妈妈买礼物,这本身反映了孩子想回报父母的意愿,是孩子有爱心和想表达爱心的一种体现。但从孩子为表达爱而不择手段这一现象来看,从深层次反映了孩子在接受家长及社会上的爱心教育时,明显地受到了社会上“物欲化”倾向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大人们多以物质为载体来表达对他人,也包括对孩子的种种爱,这种“物欲化”的蔓延也使孩子们深受影响并效仿。但孩子并不具备任何经济支配能力,如果去盲从这种“物欲化”的示爱方式,必将出现诸如“偷钱示爱”的现象,甚至其他违法行为。

  这也反映了现代教育中,家庭和学校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的缺失,大人更应给孩子做好表率,教育孩子如何去感恩,走出“物欲化”的误区,变物欲为精神,提倡精神的升华,注意引导孩子认识爱、清楚爱的正确表达方式。

  话题之三:企盼“变味童谣”变成“金色童谣”

  专家点评:孩子心声的一种反映

  “变味童谣”的出现是童谣失去童真、失去童趣的体现。我们应该看到这类童谣的出现有其社会原因:其一,之间爱的直白引起了众多孩子的模仿,使童谣越来越化;其二,“变味童谣”中反映了许多社会问题,表达的是孩子对社会不正之风的批判,是现实为这类童谣提供了素材;其三,孩子们缺乏适合他们的精神食粮,缺乏适合他们吟唱的健康童谣;其四,孩子们只有单调的学习,再学习,他们的精神世界极为单调,“变味童谣”恰好迎合了孩子们的需求。

  但这些童谣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的心理,反映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建议家长们应多重视对孩子内心的关注,也呼吁更多适合孩子传唱的“绿色童谣”出现。

  话题之四:家长接送热情VS孩子要求独立

  专家点评:别让孩子变成了“袋鼠”

  家长执意去接送孩子,孩子口口声声要求独立,反映的是家长对孩子适度关心和过度保护的问题。家长保护孩子的意识,对孩子安全的担心并无过错。适度的保护是必要的,但过度的关注往往会捆住孩子的手和脚,本该孩子做的事家长都大包大揽,这对孩子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发展都不利。

  家长千万要防范“袋鼠式教育”,在保护孩子时把握好“适度”的原则。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