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陪护病房为何难推广
□本报记者 王凯
去年以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济医附院)、省千佛山医院先后推出“无陪护整体护理病房”(以下简称“无陪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赏,病人出院满意率高达 99% 以上(2008年 11月17日本报三版曾作报道)。然而,这一新型护理模式,并没有得到同行的认可,即使是在这两家医院也仍处在“ 特区”状态,没能在全院推广。
目前,济医附院只有骨关节科、乳腺甲状腺外科、口腔科和产科二区共140张病床实行“无陪护” ;省千佛山医院也只有骨关节科和乳腺甲状腺外科共 100 张床位实行这一护理模式,分别占医院总床位数的 7.8%和9.1% 。对此项病人欢迎、社会满意、政府叫好的优化服务措施,省内三级医院却没有一家主动跟进。
不跟进的最主要理由是,按目前执行的省物价标准,一、二、三级护理日收费分别为9 元、6元、3 元,护理收费标准太低,难以体现护理服务的劳动价值,再开展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服务,更会加重这种价值与价格的背离。
“既要提高服务,又不能多收钱,这样的活就没人愿意干。”省直某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院长坦言,如果物价政策没有新突破,各家医院很难有积极性。
医院的另一大难处,则是普遍存在的护士缺编。据省卫生厅的一项调查,全省60% 的医院护士缺编:上世纪 80年代初实行每周六日工作制时,床护比标准是1:0.4,现在每周工作五天,如果按这一标准很可能百分之百的医院护士缺编。而在欧美国家,病床与护士的比例能够达到1:2,甚至1:3。
据省直某三甲医院护理部主任推算,医院1500张床位,至少有2000-3000陪人在医院参与或替代护士从事护理工作,如果没有了他们的劳动,医院至少要另外增加几百人,才能承担这些“新增加”的工作量。
“医生动动笔,护士跑断腿,医嘱一改,拿药、记账、接送等所有落实工作都要由护士来完成。”省千佛山医院护理部曹允芳部长认为,没有医生的配合,“无陪护”根本就无法开展;而目前医生下医嘱多、更改频繁又是制约“无陪护”的另一大因素。
推广“无陪护”,离不开医院的整体配套改革。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关节科病房,通过诊疗流程的规范和质量控制改革,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医生在下医嘱时征求护士的意见,极大地减少了治疗工作量,使护士真正“回到病人身边”。
“无陪护”作为一项全新的服务模式,绝不单单是护理部一个部门的事,对整个医院的管理、支持系统也是一次考验。曹允芳认为,各大医院后勤支持系统服务理念、管理水平的落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无陪护”的开展。
实行无陪护,病人首先面临的是吃饭问题。目前我省各家医院营养食堂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基本都停留在普通食堂的水平,远远落后于临床治疗需要。不仅不能根据病人需要,提供低盐、低糖、流质等治疗膳食,而且连基本的普通饮食都无法满足,病人住院大多只能让家属送饭。“护士什么都能做,可总不能去给病人做饭吧。”对此,一家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满脸无奈。
省直某三甲医院的护理部主任说,困扰无陪护开展的另一难题是陪检和物流配送。住院病人的检查除大小便、血液类可在病房留样送检,心电图、胸透、B 超、 CT 等绝大多数检查都要病人到门诊,只能由陪人陪同前往。多数医院尚未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和物流配送系统,所有药品、器械,甚至办公用品也都要由护士根据医嘱到药房、器械室等处领取,常常一天不知要跑多少趟,根本做不到“保证护士不出病房”。
- 2011-01-29广州医院推出无陪护病房 擦洗喂饭护士承担
- 2010-10-20无陪护病房遭遇钱问题 或把穷人排除在外
- 2010-10-08医院试点无陪护病房遭遇瓶颈
- 2010-09-17无陪护病房患者难满意 一个护士管40病人
- 2010-04-06生活观察:无陪护病房能否“健康成长”?
- 2009-10-28无陪护病房为何难推广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