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出台养老产业新政策 补贴力度居全国之首
8月底,据央视报道,预计未来20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有望达到20万亿元以上。
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年增2.4万80岁以上老人的上海,正在试图引导该产业。9月上旬,接近上海市民政局的知情人士告诉本报,上海或将今年年内,出台一系列养老产业扶持政策。
该人士介绍,首先上海会出台“全国补贴力度最大、最细”的基础养老设施补贴方案,重点鼓励民资进入,“现有市、区级财政共补贴1万,每张床位补贴至少会增加到原来的三到四倍”。
上海还将制定养老产业准入标准,并出台针对入住老人的评估方案,一系列文件有望在今年内出齐。上海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副会长胡丁捷等多名受访专家对本报称,上海此番系列政策的出发点,就是理顺民办与公办养老机构的分工,让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重点鼓励民办养老机构
上海即将出台的养老机构补贴政策,被接近上海民政局的上述知情人士称为,“全国力度最大、最细”,当中重要部分是新增对养老床位补贴。
目前,上海市对每张新增养老床位的基本补贴是1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补贴5000元,区(县)级财政配套5000元。一些财力较强的区县另有增加,上海民营养老机构金色港湾院院长谢荣娣介绍,最多的浦东新区已对每张床位补到2.9万元。
接近上海市民政局的知情人士称,“即将推出的方案肯定要超过现有最大额度,通过审核的每张床位补贴至少会增加到原来的三到四倍,补贴重点由区县级财政负责”。
“具体补贴测算很复杂,政府找了第三方咨询公司,做了近一年才推敲出来。”
上海现有床位10.2万张,其中公办4.9万张,民营5.3万张。以原先床均补贴1万为基数,一定比例通过资质审核,新增床位补贴二倍粗略计算,上海市及区县财政为此至少要多支出数亿元。
而新增补贴的最大受益者,上述知情人士称,肯定是倾向于民间养老机构。
事实上,上海市更大比重的养老机构是民资在运营,少部分有资金实力的民资将机构用房买下,自己拥有产权;多数则租房运营,随时面临关闭风险。
所以对民资的补贴有前提,“新方案重点鼓励民资办养老机构,但前提是物业产权明晰”,上述知情者称。为此,上海市将出台养老院分类标准,评估包括产权、人员资质等系列信息,合格后才发放补贴。
房价之痒与准入门槛
即使是有实力自购房的养老院,也需要补贴。
谢荣娣说,金色港湾近百名员工中多数为护理员,包吃住3000元/月,外加培训费等,工资成本占总成本的60%多,加上水电等日常运营杂费,靠每月向每个老人收3000元费用,根本周转不过来。因此2007年她的养老院动迁时,她搬到了浦东,该区床均2.9万的最高补贴比起其它区的1万能帮助不少。
谢认为,从一般水平上,补贴确实应该大幅提高。养老机构如果靠租房,运营不会规范,随时面临关闭风险;而一但直接买房,房屋购置成本是大笔费用,硬件不补够,民资办养老生存很困难。
她给记者算了笔账,“按照现在的房价,中环线外,外环线内,房价一平方至少2.5万,40平方就是100万,加上装修、设施设备、银行利息,多少企业能承担?”
谢坦言,即使是财力相对雄厚的金色港湾,目前靠补贴和收费也难以生存,“我们自己经营小商店、小旅馆,每年大概有百来万盈利补到养老院”。
谢称“十二五”期间养老设施床均综合建筑面积,已从25平方米提高到40平方米,“办养老机构投入压力更增加不少”。她们寄望补贴能补到位。
“不管补多少,原则是不让民办养老机构亏损,已在做的能继续做下去,不敢做的也愿意来投入”,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殷志刚说。
接近上海民政局的上述知情者介绍,今后很可能不再允许通过租赁房屋新办养老机构。他指出,今后的自有产权房办养老机构补贴加大,而租赁房屋补贴相对较少。
“将慢慢淘汰实力差的养老机构,让真正有实力的人来做,集中补贴这部分。”胡丁捷也证实。“补贴力度大幅提升,政府要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当然要有产权才可享受补贴”,胡丁捷指出。
而确权的前提是严格把关其土地用途不得改变,并对进入该领域的民间资本有明确标准评估体系。“怕的是一窝蜂进来,实际做的却不是养老,政府必须严格把关准入标准。”殷志刚说。
据参与准入标准制定的胡丁捷介绍,该标准将涵盖养老机构举办人的资质、社会诚信、财力、机构服务人员资质、硬软件设施等内容。在相关标准之上,民办机构符合条件就能享受补贴。
接近上海市民政局的知情人士称,一旦敞开的补贴政策明确,无疑会打消一些民间资本长期投资养老业的顾虑,为他们买下养老机构产权持续开办,吃下定心丸。
对这些养老机构今后的退出,政府也不硬性限制,胡丁捷说,“随着土地价格上涨,养老机构资产也在升值,将来可以通过转让获得回报。”
跨部门大养老体系
胡同时强调,补贴很可能并非仅针对机构,很多人就建议补贴适当考虑老人,“现在80岁以上老人的退休金大概在2300元/月左右,但机构养老的成本大概是3000元/月,有效购买养老服务的能力不够”。
“(养老)应有的体系是,政府托底、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市场解决养老需求的多样化,做中高端养老”,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章晓懿说。
“托底机制,实际上是一种消费引导,可以引导老年人把钱拿出来,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也是拉动内需,减轻政府负担。” 胡丁捷说。
采访中专家还希望建立跨部门的大养老体系,协调对养老机构的支持。
“办养老机构不像旅游地产、商业地产,对财政贡献立竿见影,至少从经济角度看地方政府可能没有这个利益冲动。”亲和源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波指出。王进一步指出,水电煤、税费优惠等政策的出台是民政局牵头,执行却在不同部门,全国都普遍存在难以落实的情况,结果只能看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
殷志刚说,“养老对经济的拉动不会立竿见影,但必然是个大盘子,尤其二三十年后老人需求达到高峰,现在是时候做准备了。”
- 2012-09-14上海将出台养老产业新政策 补贴力度居全国之首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