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菌株本领大既产毒又黏附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 蔡晧东
最近,《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了德国医生对大肠杆菌O104H4研究的最新发现:这次德国疫情是由两种菌株结合而成的新菌株,其中一个菌株有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可引起出血性肠炎和溶血尿毒综合征;另一个菌株有以往肠聚集性大肠杆菌的本领,会牢牢地黏附在肠壁上,聚集于肠黏膜上有利于细菌致病。
黏附“本领”可遗传和传播
1985年,美国医生从这些腹泻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到一种以前没有被认识的大肠杆菌,这种大肠杆菌不产生常规的毒素,但能牢牢地黏附在组织培养的上皮细胞表面,因此被命名为肠黏附性大肠杆菌。后来发现,这种大肠杆菌黏附在组织培养的细胞表面时,往往聚集成簇,像“砖堆样”,又将其命名为肠聚集性大肠杆菌。
这种肠聚集性大肠杆菌身上长着一种特殊的菌毛,对肠道黏膜有很强的黏附性,能使细菌成堆地黏附在肠黏膜上,在肠黏膜上“定居”,刺激肠黏膜,造成黏膜水肿、发炎,产生较多的黏液,引起腹泻。这种菌毛的黏附和聚集能力不仅可以遗传,也可以传给其他细菌。德国医生发现,这次导致德国疫情的大肠杆菌很可能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和肠聚集性大肠杆菌相互结合,遗传性获得了产毒素和黏附的两种致病能力,因此其致病性大大提高。
流行范围广但检测不容易
肠聚集性大肠杆菌感染的表现主要为发热、呕吐、腹泻,腹泻的时间较长,往往在两周以上,大便为水样便或黏液便,部分病人有血性大便。过去,肠聚集性大肠杆菌感染多被认为主要在发展中国家流行,如印度、巴西、墨西哥、智利、孟加拉国和伊朗等,是这些国家婴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也可引起旅游者腹泻。
但近十几年来,这种大肠杆菌感染的疫情在欧洲也时有发生。在英国,仅1994年一年就发生了4次肠聚集性大肠杆菌相关的腹泻流行。1997年,德国、法国都在腹泻的婴幼儿中发现了肠聚集性大肠杆菌。
我国也曾在腹泻婴儿的大便中检测出肠聚集性大肠杆菌,但由于检测方法较难,我国对其研究尚少。因此,我国也需要对这种致腹泻性大肠杆菌加强研究,警惕其流行或与其他毒性的大肠杆菌结合成新的菌株导致疾病。
- 2011-07-04新菌株本领大既产毒又黏附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