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对医院应急管理的警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辛衍涛
编者的话
最近业已吞噬数万生灵的日本大地震及次生灾害,再一次向我们警示:各类卫生应急管理的有效性、灵活性及“可扩展性”不仅仅是业内的责任和能力,更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软硬”实力;此前,我国专家提出的“全灾害应急管理模式”和“卫生应急学”的建设,不但具有前瞻的全球视野,而且具有十分现实的紧迫性。面对可以预料和不可预料的复合型灾害,我们的医院、“120”以及各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建设还缺失什么?我们应当更新哪些观念?应当做什么、怎么做?本报就相关问题发表两篇不同视角的专家观点。欢迎有识之士参与研讨、建言献策。
最近,日本发生的地震灾害不但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而且其影响波及到了世界各地。有关日本医院开展灾害医疗救治的情况不断地被媒体披露。其中有不少问题很值得医院管理者关注,它对于我们加强医院的应急管理水平,提高应急能力,完成医疗救治任务具有十分现实的警示意义。
学习应对复合型灾害
虽然这次日本发生的自然灾害是强烈地震,但它所引发的海啸、核泄漏等次生灾害,无论从受害人数还是从影响范围来看,已远远超过了地震本身。日本的法医学家通过对部分遇难者尸体进行初步检查推断,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比例已经超过了地震本身,而核泄漏造成的危害,尚在扩展。
从新闻报道来看,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也不仅是地震,初期包括海啸,后期主要是核泄漏。灾害的多重性给医院的医疗救治带来了巨大挑战。以往那种针对单一灾害而采取的应对模式、制定的应对预案、进行的应急准备等显然不能满足需要。医院管理者应当在今后的应急管理工作中采用综合应对的策略,提高医院综合应急能力,以应对不同类型的灾害以及复合型的灾害。
重视大规模影响事件的应对
本次日本地震灾害的另一个特征是其影响范围远远超出了受灾地区。核泄漏造成的公众恐慌波及到众多国家和地区,引发了食盐、碘片、口罩等食品、药品和物品的短缺。
医院管理者应当意识到,如果真的有一种医疗干预手段可以有效地预防核辐射,那么人头攒动的公共场所恐怕就不是超市而是医院了。大规模影响事件同样会引起医疗需求的急剧增加,对医疗工作的秩序产生干扰或严重影响,危及医疗安全。医院应急管理应当关注对灾害事件演变机理的研究,在进行风险分析时充分考虑到大规模影响事件对医院的影响,做好应对准备。
注意提高医疗应急的兼容性
所谓兼容性是指医院不但要能应对患者数量的急剧增加,还要能够处理患者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日本地震灾害引发的核泄漏再次对国内的医院敲响警钟,要求我们提高应对大规模核危害、化学危害、生物恐怖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的医院在应对大规模创伤事件和传染病流行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处理核危害、化学危害、生物恐怖方面能力不足。虽然有一些军队和地方的医院具有应对能力,但考虑到我国的人口特征,普遍提高医院的核危害、化学危害、生物恐怖危害的基本处置能力十分必要。否则,不要说医疗救治,仅仅是污染的检测、洗消就足以使少数指定医院不堪重负。
做好极端条件下的医疗救治准备
这次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核泄漏对医院的影响十分严重。海啸使灾区的医院几乎被完全摧毁,残存的医院也无法开展有效的医疗救治;核泄漏影响地区的医院被弃用;无论是海啸还是核泄漏影响地区都有大规模转移患者的需求;因医疗条件不足导致患者死亡的数量不断上升;医疗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甚至发生了医务人员遗弃病人逃离的事件;电力供应的紧张使东京等大城市的许多医院在限电范围之内;交通不畅使医院的物资供应甚至食品发生短缺。上述报道再次证明,医院本身也是灾害的受害者,如何在极端条件下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是医院管理者、政府部门乃至整个社会需要研究的课题。
灾害中的医院安全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如选址问题,建筑的安全等级问题,医疗和生活物资的储备和供应问题,电力、热力、供水等公共设施的保障问题,大规模患者转移的问题,移动或临时医疗场所的部署和建设问题,医疗人力资源的动员、资格准入、补充问题等等。
医院应急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不断的组织学习来降低医院医疗应急的脆弱性,提高弹性,日本地震灾害的医疗救治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医院管理者应当密切关注事态进展,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应对灾害事件的能力。
- 2011-04-06日本地震对医院应急管理的警示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