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医生”为何步履蹒跚? 健康保健意识淡薄
打个电话,医生到家,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私人医生”这一行业曾普遍被人看好。然而,记者通过采访发现,“私人医生”在省城虽早已出现,但一直没有形成“气候”。业内人士指出,健康保健意识匮乏、就医习惯偏差等等,是造成“私人医生”步履蹒跚的主要原因。
3月15日,记者采访了从事健康管理工作5年多的山东大众健康管理公司总经理卢希海。他介绍说,人们所患疾病中的80%为常规疾病,全科医生都可以治疗,只有20%左右的疾病需要专科专家进行治疗。如果“私人医生”逐步普及,那么居民治疗大部分疾病就可以不出家门。同时,有了“私人医生”,可以帮助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大病重病。但是,“私人医生在我省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同。而在南方一些城市,由于外出创业者人数众多,给留守家中的老人和孩子请一名私人医生已很流行。”
我省两个“吃螃蟹”者都感受到了凉意。山东大众健康管理公司去年就推出了“私人医生”服务,到目前也仅是银行、保险公司等单位前来采购这项服务,“私人医生”的客户仅有300多人。个人来采购“私人医生”服务的还没有。几年前,时任千佛山医院门诊部主任的袁兆荣医生曾主导推出“私人医生”服务,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项目最终也没有开展起来。
那么,“私人医生”为何步履蹒跚?袁兆荣认为,居民的消费能力提高了,但健康意识还不够。他说,很多人年轻时认为自己身体好,有病能抗就抗,或者自己买点药吃,健康保健意识还没有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对“私人医生”的认识不足。
卢希海近期遇到这样一位小患者,孩子才5岁,因为感冒转肺炎,父母先后带其到几家大医院治疗。结果,仅医疗费就花了2万多元。他认为,就医习惯偏差也是“私人医生”难入百姓家的原因。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大医院医疗条件好,因此哪怕患个感冒打个喷嚏,也习惯于找专家,这就是大医院总人满为患的原因。因为大家都习惯去大医院找专家,对“私人医生”的信任度就打折扣了。
虽然遭遇挫折,但业内人士对“私人医生”项目仍然看好。卢希海认为,越来越多的人健康意识在提高,就医习惯也在逐步转变。随着医疗资源的丰富,采购“私人医生”服务的客户肯定会越来越多,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 2011-03-22“私人医生”为何步履蹒跚? 健康保健意识淡薄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