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防辐射 保持安全距离是关键
受地震影响,日本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露,日本政府向灾民发放碘片抗辐射。于是国内许多人把“碘”与“抗辐射”联系在一起,出现“多吃含碘食物能抗辐射”的传言,一时间各大城市争购碘盐,也有市民开始囤积碘片。
吃碘盐不防核辐射 碘片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受核辐射污染,很多人会出现甲状腺损伤,那是因为核辐射的物质中‘碘131’能够影响甲状腺分泌,日本灾民服用碘片就是为了阻挡‘碘131’对人体的伤害。”西安高新医院副院长、核医学科主任舒博学告诉记者,服用碘片后碘可在甲状腺内饱和并封闭甲状腺,抑制甲状腺进一步摄取腺体外的放射性碘,减少或不让放射性碘进入甲状腺,达到减轻或不损伤甲状腺的作用。
舒博学说,但每公斤食用盐中碘含量仅为20~30毫克,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碘盐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如果过量服用,反而会造成甲亢等疾病。如果直接服食碘片,身体没这个需求,就会造成碘超标,还会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等其他碘过量的疾病。
据西安市临潼区核工业四一院职业病科主任王守正介绍,碘片必须在公共卫生专家和医生指导下服用,并且服用碘片要讲究最佳时间和效果,“在受到辐射之前或者辐射当天开始服用碘片,持续服用一周,效果比较理想,如果被辐射两天后才开始服用,效果则不明显。”王守正说。
一次透视产生的辐射是拍片的3~5倍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辐射无处不在。医用X射线检查就可产生辐射,广泛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电器也存在电磁辐射,对于这些辐射,我们又该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呢?
据长安医院影像科主任王琦介绍,拍片、透视、CT等检查手段越来越普及,过度医疗检查造成的辐射量也不可小觑。因为这些检查手段所产生的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作用是累积的过程,所以不要随意进行这些检查和治疗,可拍片检查的就不要做透视,可做透视检查的就不要做CT。
CT是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X射线也有放射性,对人体组织有损伤,放射治疗时X光、CT等会对人体生殖系统和造血系统产生危害,过度照射X光可能导致癌症、白血病等疾病,因此孕妇、哺乳期女性不能进行这些检查,婴幼儿一般也不能做这些检查。据调查,胎儿期受照射的儿童中,白血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生率较高,如果确实因为疾病治疗需要检查,也要对其生殖器官进行遮蔽。
王琦说,国外一些类似的检查,医生会将人体接受的放射性剂量记录在检查单上,以便掌握人体累计受照射情况。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累积过程,每一次放射量虽然不多,但多次累积起来危害就很大。一次透视所产生的射线是拍片的3~5倍,所以在平时治疗检查中能用透视检查的就尽量不要做CT,以减少对人体的辐射剂量。
预防日常辐射尽量缩短受照射时间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PET/CT中心教授党亚萍告诉记者,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辐射,手机、电脑、电磁炉、微波炉甚至电吹风、吸尘器等造成的电磁辐射无处不在,这些辐射由于剂量的多少对人体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如何有效预防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专家在此支了三招儿,并且表示其中比较好的办法就是与辐射源保持一定距离。
距离防护保持距离可明显降低辐射的危害,每种辐射源都有“距离有效期”。一位电磁专家对常见的电器进行辐射测试,每种电器在某一个距离外辐射剂量都会锐减,如电磁炉辐射为70伏特/米,但在距离电磁炉约一米处,场强就降至8~10伏特/米,增大人体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对降低受照射剂量最为有效。
时间上的防护也就是缩短辐射照射的时间,减少辐射的剂量。在相同的辐射场中,人体受照射时间越长,接受的剂量就越大。对于辐射防护来说,在一切接触到辐射的环境中,要以尽量缩短受照射时间为原则。
屏蔽防护辐射可以通过屏蔽减弱危害,减弱辐射粒子对人体的照射,如孕妇通过穿戴防辐射隔离服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辐射,如电视机屏幕电磁辐射有时可达到100多伏特/米,用防辐射服隔离后,下降到10伏特/米以下。
- 2011-03-21日常防辐射 保持安全距离是关键
- 1